前段时间微博里很火的一篇内容是孤独等级的排列。
第一级:一个人逛超市
第二级:一个人去快餐厅
第三级:一个人咖啡厅
第四级:一个人看电影
第五级:一个人吃火锅
第六级:一个人KTV
第七级:一个人看海
第八级:一个人游乐园
第九级:一个人搬家
第十级:一个人做手术
我仔细想想,前九个一个人做还挺享受的,唯独最后一个我怕是不敢。但是也跟孤独没关系,毕竟做手术这样的事,一群人还是不敢。
一个每天都把孤独挂在嘴边的人,应该是很享受孤独的。
唯一能让我孤独到绝望的恐怕就是午睡醒来,下午3点钟的惊雷,一种被世界抛弃的孤独袭来,仿佛明天不会到来,但一切在今天也不会有答案。
小时候我很怕下雨,可能是雷声太大,也可能是下雨就不能出去玩,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把午后的雨和孤独埋到了一起。
我经常看朋友圈里的朋友们,有的人喜欢把每天的有趣事,不开心的事都编辑成大段的文字,po在朋友圈里,大家或点赞或评论;也有人会偶尔发一两句让人不明白的感慨,或是每天打卡督促自己完成很多让人上进的工作。即使你是个从不发朋友圈的人,也可以通过你从不发这种行为看出你的性格。
朋友圈的出现,让人毫无保留的暴露,也让人更加孤独。我们有时候面对面甚至不知道聊什么,因为你早上穿的新鞋子我已经在朋友圈点过赞了,你昨天听的演唱会我也给你评论了,甚至你下个月要去巴厘岛玩,我也看到你分享的机票了。好像我站在你面前,却更无话可说,不如拿着手机聊一聊,再刷新一下朋友圈。
我们的孤独到底是思想的匮乏还是碎片化信息的拥堵?想放下手机抱抱身边的人有多难?
其实也没有多难啦。
《皮囊》这本书是我两年前在旅途中(实在想不起哪个城市了)的一家街边小书店偶然翻起来,第一段里的阿婆一下就让我冲击很大。大部分的人,漂亮的女孩子,喜欢把生活过的精致,阿婆呢,她把身体当作精神的皮囊,有时候会拖累她,比如腿骨折的时候再爬到房顶去修补房子就很困难。
我因为很少生病,小时候偶尔病一次能打针就觉得幸福,这样就可以躺在床上等着一袋子零食。导致我长大了一点小病小痛就会大惊小怪,我妈长说我,“女孩子要坚强”。 成熟和孤独总是分不开。
蔡崇达生活的小镇,人们相信鬼神同在,人与鬼和谐共处。这样,任何人去世都不会伤悲,因为大家都相信,逝者同在,如同活着一样。
孤独太多种。愿你好好对待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