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渣渣在看剧的时候,被一勺大军疯狂刷屏。
这个疯狂灌水的行为,引起了渣渣的思考:为什么人会自发地向别人安利一个东西?比如说:为什么人们会转发自己喜欢的文章到朋友圈里?什么样的文章只被收藏却不被转发?
微信文章里“被广泛收藏”与“被广泛转发”的文章其中蕴含的底层逻辑、用户心理到底是什么?
渣渣搜集了近3天内朋友圈转发图文的所有文章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得出一点点靠谱的见解与思考。搜集的数据量不够大,结论不一定准确;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用爬虫,将朋友圈里被转发来的文章全网页抓取,做一份比较完整的分析。
下面这份是渣渣的朋友圈转发的文章简单统计表。
将这些文章的关键词做成图云,是下面这样:
1. 转发的本质:打造社交形象。
这几天刷屏的热点文章:杭州保姆纵火案、刘国梁乒乓球国手集体罢赛事件。这些事件都是最近被频频拿出来讨论的话题。主动参与讨论,可以给别人一种“这件事我也关注了”的那种默契感。
对于同一个热点,很多公众号的小编都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解读。比如上述文章《杭州保姆豪宅纵火案:只骂保姆,没人骂绿城物业?你还敢住?》这就是从物业的角度对整件事进行解读。如果你的身边又恰恰有朋友或家人是绿城物业的业主,那就关注这件事,也更愿意转发出去,给朋友、家人提个醒儿。
被转发的文章中,增加一些情怀会更有效。例如:这次针对刘国梁事件,朋友圈转发的文章《从乒乓球国手集体罢赛事件中,我们能学到什么?》。这篇文章就从事件分析,理论点从一个真正优秀的领导能做到的极致,到真诚待人远离厚黑才能有所成就,观点清晰、鞭辟入里,给人一种“共情感”。
也许在这个事件之前,我们普通人并不关注刘国梁,更不关注体育圈子,但多多少少听说过刘国梁大名。热点事件一来,公号写作者通过解说刘国梁的形象,将我们带入这件事的情境中,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人、这个团体、这个社会。
2. 转发的行为成本比收藏高很多。
比如说《跳槽如何跳到好公司》【你一定不会傻到分享到朋友圈被公司的HR看到吧?】《领导嘴里的10句话,说明他已经开始器重你了》【你一定不想领导看到你私下里居然研究他的心理、行为吧?】一定是被被广泛收藏而不是被被广泛转发;比如说《xxx,转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很可能是被转发而不是被收藏。
收藏的文章是干货满满,分享的文章需要给他一些动力。“转发”本来就是一种社交行为,所以你的内容要具有社交话题属性,才会被转发,反之就比较难被转发,即使再有用,如果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如何交流?
3. “转发”是社交平台下的语境。
运营人熟知的“私密性”/“社交性”的轴线,一个观点越是私密,越是难以引发别人的转发。纯粹的干货文章可能对于行业内的人比较重要,但被转发的概率不太高。
1)干货文章对我很有用。但我要损失一点点代价。
别人通过我转发的文章是不是可以分析我现在的实力?比如渣渣我常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秋叶PPT”,我就发现身边关注这个号的职场人比较多,但大家几乎从来不转发他的文章。
有次渣渣想转发一个Excel的小技巧文章,突然想到:“其他小伙伴是不是都知道这个功能的呀?如果我认为的干货在别人眼中是常识,那岂不是很丢脸?”想到这里,肯定转为收藏而非转发了。
2)如果分享出去了,别人会不会说我打鸡血 / 装逼 / 求表现?
朋友圈是一个熟人社交的领域,不仅有喜欢我的朋友,也有诸多不那么喜欢我的朋友,如果我常常表现地过于积极,是否会引起别人反感?渣渣就亲耳听到过因为常晒旅游照被其他朋友排挤、泼酸水的例子。
3)别人通过我转发的干货文章学会了新的技能,我会不会从此就失去竞争优势了?
这个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才是最厉害的那个人。
4)分享干货文章给人一种严肃、上进、积极的社交形象,有利于在“上级”面前展示,同时可能牺牲“平级”的小伙伴们的好感,成本太大。
5)我想表现的特质不是积极上进而是轻松有趣、有品有料,这另外可能与我想打造的社交形象相反。
在朋友圈里,干货文章很多会被收藏但不会被转发,或许是处于私心,或许是并没有转发的冲动。
而在今日头条这种资讯平台,你会看到一个写手账、写养殖类的文章的自媒体都能有千万级的阅读量;假设同样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就非常惨,因为这种内容就没什么社交话题属性,难以促进用户转发。
4. 转发还有一个作用:帮助用户表达
转发很火的都有一个共性:帮助用户表达。渣渣对此较为直白的理解是:希望某人看见这篇文章,从而了解我的想法。这样一讲其实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比如咪蒙刷屏的《致贱人》。这种渣渣一般称为“喊话体”,看起来是正常的标题,而实质是对XX喊话。
希望我的男朋友看见这篇文章,从而对我更好系列:
《好男人十个标准》
潜台词是:你看看你,再看看他?
《男人最爱撒的12句谎,听过5句以上可以考虑分手了》
潜台词是:不要对老娘撒谎,撒过谎的赶紧招
《一分钟看懂大姨妈的疼痛等级(内附男友应对指南)》
潜台词是:已经说得够直白了!!!
《你认为男朋友什么时候最帅》
潜台词是:点进去看,我绝对不会亲口告诉你掏钱的时候最帅,毕竟人家是个好不做作的小仙女
希望我的朋友看见这篇文章,从而敬佩我、喜欢我、爱上我系列:
《xxx,转给你在美国的朋友》
潜台词是:看伐,俺的圈子混到美国去了,还不跪服?
《为什么我在杭州不买别墅?》
潜台词是:不是我买不起别墅,主要是有蚊子蚊子蚊子还吸血的。
《宝马标榜50/50完美配重,事实or噱头》
潜台词是:我有一辆宝马我有一辆宝马我有一辆宝马
希望我的老板看见这篇文章,从而反思自己、给我升职加薪系列:
《为什么好员工都离你而去?》
潜台词是:对,说的就是你。老板你还不反思自己做了什么吗?
《加班最勤奋的往往是失败者,他们只是在拼命杀死自己 | 真实故事》
潜台词是:劳资再也不想加班了,给涨薪吧
……
那些被收藏很多,用户却不敢转发的文章,是不是很亏呢?
用户非常喜欢≠用户愿意转发。那么我们在做文案的时候,需要更多追求收藏,还是更多追求转发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用户既喜欢又愿意转发呢?
1. 内容已经足够好的情况下,改个标题试试。
作为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运营者,我们肯定不会只允许自己的优质内容反响平平,毕竟转发量跟阅读量息息相关,阅读量又跟工资息息相关。另外,10万+可以说是每位小编最朴素的追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改改标题。比如把《跳槽如何挑到好公司》改成《马云说他是这样招到第一批铁杆员工的》。另外,三节课黄有璨也分享了标题对阅读量的影响,案例再次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围观三节课哦。
2. 被收藏的文章已经自证其价值了。
还有一种情况,即使通过标题的优化让文章“显得不那么糟糕”,但用户也不是脑残,只要他能看完整篇文章,他可能会放弃转发。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最根本还是内容本身。
渣渣认识一个做儿童绘画类的公众号运营者,这个领域的公众号可以说是非常小众了。在这个公众号中,作者讲解绘画过程以及绘画心得,深入浅出、有趣有料,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包括非画画专业的人)。
她透露说,她的公号上发布的每篇文章,阅读量整体不算太高,这个在预料之类,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对画画感兴趣;有意思的是打赏的人比点赞的人还多。这样的文章,转发率肯定不能作为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吧。
3. 找准公众号定位不盲从。
当所有小编都把10万+当作目标的时候,有没有人仔细考虑过深层的新媒体运营逻辑?新媒体运营本质上是通过网络媒介将自己的产品触达给消费者,产生商业价值。先来看看我们熟知的几种微信公众号变现模式:1)广告费;2)自有产品的利润;3)打赏。其中,利润的大头在广告费。
一般来说,越是被广泛转载的公众号文章更能获得商业价值——也就是得到高额广告费。而广告费的标准则主要是看粉丝量、阅读量以及转载量而定。这才使得所有小编都对10万+趋之若鹜。
但如果你的公众号一开始的定位并不是想通过广告费来获利的话,大可以不必迷恋10万+,相反,在运营前期找准公众号定位,注重用户在某一垂直领域的细分,做好用户体验深耕,甚至通过引导的方式排除非目标用户,反而更能够达到高转化的目标。
一开始微信朋友圈是个大家秀晒炫的空间,圈子里的朋友在那里展示自己的生活点滴;逐渐地,它慢慢变成了营销人的天堂,这里塞满了臃肿、无用的信息。
如果某一天,朋友圈里转发的文章都是自家营销的广告,相信离微信这个平台的死亡也就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