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芋湾
面对学生,我们经常提倡“静”,是因为很多与静有关的词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入室即静”“静能生慧”“宁静致远”,但偶尔“安静”的背后暗暗萌生的是一种绝望的平静。
那天早上R没来,大家都已书声朗朗响彻室外。我联系家长后,她姗姗来迟。她不打报告就进教室了,一副不理人的样子。这跟平时的易欣蕊判若两人,我看着很生气。走近她,我示意让她出去。我走在前面正准备转身,看见她从凳子上晃悠悠地站起来,并用胳膊肘子挡着眼睛部位。我突然意识到她好像有点不对劲,平时的她可以说是热情洋溢、落落大方啊!
她走出教室门口,眼睛湿润泛红,嘴角一扁一扁而微微颤抖。我知道她受委屈了,于是从前一刻的“兴师问罪”转为“温暖关心”。很欣慰,那一刻我敏锐地感受到了她细微的变化,心顿时变得柔软起来。我轻轻地问:“怎么了,R?”她哽咽着回答:“快暑假了,我想……我想参加舞蹈老师组织的集训……可是……可是……我爸爸......我妈妈都不同意,他们觉得太贵了……”话语一说完,眼泪夺眶而出。
我拍了拍她肩膀,“唉”地一声叹了一口气,为她擦掉脸颊上的眼泪。她接着说:“如果……我现在放弃的话,那我从初二开始练了这么久,全都白白浪费了……呜呜……”
我安慰道:“R,你先不要着急,假期还有些日子。如果你真的很想通过舞蹈考高中的话,那就竭尽全力想办法。你看哦,首先可以和舞蹈老师说一下情况,学费分开给;然后,调动你的哥哥——你在作文中提到的哥哥,以及你能想到的力量,先借着他们的,以后再还他们。郑老师再帮你给爸妈打一通电话说一说。”
她听我说了上面的话,情绪一下子就缓和了许多,眼里绽放出一丝光芒,似乎看到了某种希望,脸上挂着泪珠,嘴角却露着笑意。我继续宽慰:“R别哭,每个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老师读书时想画画,被我爸爸的一句话否决:‘画画有什么用?!’你看,现在郑老师工作了,一样可以坚持选择自己的爱好呀!即使退一万步来说,你这次不能参加集训,你以前训练付出的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现在社会最需要像你这样能唱能跳的具有艺术细胞的人了。R,你先按老师说的试试,需要我时找我。”
我看着那张情绪舒缓了的脸蛋,真诚地微笑。
她不再哽咽,爽朗地跟我说了声:“谢谢,郑老师!”转身准备进教室。我喊住了她,要她先洗洗脸。她又谢了谢我,向厕所走去。望着她的背影,一阵微风吹过脸颊,发丝浮动,我的嘴角扬起会心的笑意。
想着她在作文里写下的愿望——像我一样做个乡村教师。想着她在演讲比赛上台前说的那就话:“这个台都不敢上,以后大事怎么敢做!”想着她每年在教师节用心给我做的贺卡、写下的话语。想着她父母离异,偶尔打电话时听见她的哭泣。想着她妈妈每次开家长会都提前走,赶去上夜班,不好意思地在微信里向我请假。想着她身上的很多闪光点,想着小小年纪的她身上背负的“不幸”。我在内心祝福她未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越来越幸福。我轻轻舒缓了一口气,眼神由她的背影落入教室门前的空地,以及遥远的天空......
人的心灵丰富而复杂多变,往往我们以一尘不变的印象和现有的情绪去对待眼前的某个人。作为班主任,从早到晚的工作内容基本类似,班上的学生在眼皮子底下一年一年带上去,早已如数家珍、了如指掌,所以当我面对易欣蕊迟到的现象,第一表现出的是非常生气。
当我发现她的反常时,立马转变了态度和情绪。不管年龄多大,每个人都需要释放情绪、消化情绪,都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所以面对学生反常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尝试:先不要因学生触犯“规则”而气势汹汹带情绪质问,而是亲切地关心“你怎么了”;赢得信任后,接着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倾听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适当的时候可以点点头、简单的语言回应或用手拍肩表示感同身受,并予以安慰;清楚了学生的情况后,理解他的“反常”,对于原则性的如“迟到”适当引导并提醒下次注意,学生在被倾听、被理解、被关心后,他更愿意听老师的劝诫,但更重要的是真正帮助他克服或解决他所面对的难题。
有时的引导,只粗浅地停留在语言的表面,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在办公室和学生谈了半天,能带来的效果最多维持半天,甚至是出了办公室的门就没有效果了。是老师没有尽心么?是语言本身没有魅力么?还是孩子泯顽不灵、桀骜不驯?我在想,最根本的是我们都因缺乏耐心、时间、精力,甚至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没有引导他解决所要克服的困难。
如果学生胆小,除了语言上的鼓励,可以用实际行动在课堂内外制造机会陪伴他一起变得勇敢;如果学生球技差,因被别人嘲笑而闷闷不乐,可以帮他介绍专业的体育老师指导,并坚持督促他练习,让他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和自信。如果孩子和父母沟通不畅,可以帮助他与父母来一段心与心的交流,帮助他找到独自不敢问的、疑惑的问题答案,消除他内心遗留了很久的顾虑……
老师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亲近他们,真心诚意地倾听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他们就能真正地打开心扉,让阳光住进心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