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医院看病,向医生交代有否医保商保,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手术住院。这个与大家的钱息息相关。(此处不推销保险)
很多年前,市场上就开始流行一种“全能”的保险,意思是说既可以做到治病救人,还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将来衣食无忧,解决婚嫁金是妥妥的。事实上,是这样吗?
相信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有这个困扰,今天再次邀请老朋友Dr大萌萌为大家组织一次免费的干货讲座,提供一个兼听则明的平台,大家可以听听,反正听了不吃亏。
以下是讲座前的科普知识,有助于大家更好消化课程。
一、90%的人对保险都存在这些误区
摸着良心说
真不是怂恿你买保险
1
保险是有钱才买的,穷人买不起?
我只想说,真正的有钱人,恰恰不需要保险。因为治病的钱对他们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不会造成大的负担。
但“穷人”甚至是普通家庭就不一样,一场大病就可以击垮一个中产家庭。
2
保险派上用场的概率特低,没必要买?
很多人总有“不出事,买保险的钱就等于打水漂”的心理,认为保险和彩票一样,不发生的概率很低。
20年前,大家可以说是谈动手术色变。但你看现在,动不动就得做个小手术,这概率比感冒发烧低不了多少,你还觉得手术住院是低概率吗?
说得我都开始害怕
3
给宝宝买很多保险,大人却在“裸奔”
中国家庭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买保险也不例外。其实买保险的正确顺序是“先大人后孩子”。只要大人健康地工作和生活着,孩子的生存状况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万一大人发生了意外,没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孩子未来的生活就很难有保障了。
给自己买保险
就是为了保障有钱养孩子
莫名心疼自己
保险是想买,但不知道咋买好,无从下手,又怕被骗……
二、买保险,可能会踩哪些坑?
小钱包就是这么被掏空的
下面这些就是很多人会踩的坑:
在别人的诱导下,以为买保险可以有病治病,没病当投资;
在别人的怂恿下,买各种附加捆绑险,一份保单把重疾险、意外险、门诊、教育金、婚嫁金都承包了。最后发现收益,和银行定期差不多;
市面上均价200~300的医疗险,自己却因为不清楚行情,掏了几千块;
事先没了解清楚理赔程序和条件,等到理赔被拒时,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事实上,很多人买完之后就扔一边了,没几个人会再细看保单上的条款。自己究竟买了什么能保什么,一脸迷茫。到真正发现那份保险是个大鸡肋时,已经过了好几年。
三、保险推销员不靠谱,怎么才能避免踩坑?
靠天靠地
不如靠自己
目前市场上的保险机制、保险从业者,普遍走向了专职推销的模式。保险推销员对卖的产品自己基本是一知半解,见人就直接各种推销说服,签字之前你是上帝,签完字以后也许人都找不到了。
怎么做才能避免买保险被坑?
自己也学一些保险知识,掌握基本的保险常识,才是避免踩坑最靠谱的方式。
但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保险知识、条例那么多,根本不知道从哪入手呀。看到那么多保险相关的书,看一页就开始犯困了,咋办?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46717/50a2cf8f858d54d8.png)
避免掉坑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筛选
买保险的目的
你想买保险的目的是保障家人,保障自己,为子女作教育基金还是长期储蓄?
若果是以家人先行,会建议多投放一点在人寿。
如果担心发生意外后失去工作能力,可买多一些危疾险或住院险保障自己。
如果以退休作准备为大前提,会建议投放多一点在有储蓄或投资成份的保险计划。
如果当教育基金的话,更需要及早为孩子买因为储蓄或投资成份的保险计划大多是以复利息滚存,所以越早买经济效益越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46717/a042fed00dbc9882.png)
预计投放多少到保险
每个人的经济能力都不同,因此这点很难一概而言,我建议可以将收入扣除衣,食,住,行,家用等日常开支后,将余下的钱再分成二份,一份储蓄,一份保险,如此可不会打乱日常生活又可以有一个保障。
看清楚细节条款
假如选择了产品后记得记得记得看清楚细节条款,比如重疾险,有些公司所保的癌症是要第三期癌症或以上才可理赔,有些公司第一期癌症已可理赔了。所以记得看清楚细节条款。
性价比
除了理赔松紧度外,保单的保障疾病都有一点注意,就是所保的疾病多与少,当然保障得愈多但相对成本亦会更高,如果没有多出来的疾病没有太大需要就不如把多出的钱去加强另一份保单的保额,那不是更合乎效益?
来源:趣智笔记公众号、邱伟安博客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46717/51edc38450cebcd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