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一章是继续讲木心先生自己对新旧约的想法的,本来我以为自己也不会有收获,但在读的过程中,自己还是有收获的。
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那种对自我要求很高,道德感方面也是,甚至到了“呆”的地步了,至少在正常人看来;再进一步分析,就是有点太过于“有原则,不懂变通”。当我对自己有“原则”时,就希望自己能完全按照那些“原则”去做事,如果没有完全符合,就会很痛苦;但完全符合了,有时候也会很痛苦。
先生说,“耶稣以圣人之心度凡人之腹,圣人很苦恼,凡人做不到。”
在我心里就住了个“圣人”,也住了个“凡人”。“圣人”告诉“凡人”应该怎么做,若是“凡人”能做到,我就会开心;若是“凡人”不能做到,我便痛苦。
那我该怎么办呢?今天我在书上看到了答案。
先生说,对于耶稣的话,要包涵、圆融第看;有的精神是好的,方法是高妙的,但行不通,只能抽象对待。
那么我对于自身的“原则”,便应该不求完全符合,只求基本符合,在不失本心、不失本性的基础上,讲其与做事的方法论结合起来,那便能达到一种最好的状态了吧。我对自己的要求,关键是不能偷懒,要去想,如何尽力做到“两全”,既成全自我的“原则”,也成全“做事”的成功。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在自我反思中已经感受到,我极端——“非此即彼”的性格,倒不是完全由于我生来就这样,大多数还是取决于我自身的懒惰,懒得思考,懒得想办法去处理事情。若我从今往后改了,会有很大收获。
先生有段话,看起来很有趣,细品起来有点心痛:
佛家的慈悲,道家的虚纳,(如婴、如水)都源于这种无抵抗的抵抗,以含垢忍辱占上风。吓倒你,不彻底的,使你惭愧而悔改,才是真的征服。
但耶稣的心理战限于好人之间。歹人、不义之徒,打了右脸打左脸,剥了外衣剥内衣。
世界是一群左右脸给人打、内外衣给人剥的亚当、夏娃。
都给人白打,给人白剥。
这个和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有点相似——“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我想,善良更需要的是智慧。多的我也说不出来,也许就是当我们想要向他人展示我们的善良,首先能分清对方是否值得的人(不求功利,只希望不会被以怨报德罢了)。
识人这方面,我又不得不说自己蠢钝了。
善,因是无报偿的,才可爱;恶,因是无恶报的,才可恶。
善人有度量,有远见,看到将来,是扩大利益、缩小弊端之人;恶是无远见的,只顾眼前,不容异己。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整个人类历史。耶稣、老子、乔达摩,都是极度真诚敏感,感于人类的自苦,他们悲观,是一想就想到根本上去。悲观是这样来的。
你要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这一句话最简单、最易解,但人类已做不到了。这是首要的问题,是最绝望的问题,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