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魏晋文学

作者: 缦话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09:26 被阅读8次

木心《文学回忆录》 魏晋文学篇(书中第17讲和第19讲,第18讲谈音乐,书中无内容)

谈西方文学艺术课从文艺复兴着手,往前推往后看。

从中国文学入手可从魏晋文学着手,往前推往后看。

魏晋时代正好是承前启后,先看古文兴趣不大,看魏晋容易起兴趣。

魏晋时代不是文艺复兴。 

勿以为魏晋思想玄妙潇洒,其实对人格非常实用,对生活艺术有实效。譬如谈话,如能像魏晋人般注重语言,就大有意思。要有好问、好答,再好答,再好问。古之存在,即为今用。

在文学史上,魏晋风度作为千古美谈,万世流芳, 就是从汉末到晋末的200年,谈那些中国文学家的言行和作品。 

魏晋风度,就在那些高士艺术与人生的一元论, 这一点,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似乎都没有做得那么彻底。 

中国文学史上称建安风骨,后来的盛唐气象,是建安风骨的延伸发扬。 

《世说新语》妙在能将妪语童语也记入。《世说新语》虽然洋洋大观,其实草草,只留下魏晋人士的印象。而单凭这印象,足以惊叹中国有过如此精彩的文学的黄金时代。记录是真实的,注解是翔实的,最好是好在文体,一刀一刀,下刀轻快。 

曹家三父子,文学之家。曹操气度宏大,曹植才高八斗。

建安七子(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应玚。

竹林七贤(晋朝):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阮籍,诗写得暧昧晦涩,表面看,儿女之情,其实寄托甚深。

嵇康的诗,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唯一阳刚的诗。 

李白、杜甫总给人诗仙、诗圣之感。屈原、嵇康,感觉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什么,木心的定义是仅次于上帝的人。嵇康为什么是艺术家,人格的自觉,风度神采第一流。

之后就是陶渊明。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塔尖,陶渊明不在中国文学的塔内,他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

读陶诗是享受,写的真朴素、真精致。不懂其精致,就难感知其朴素;不懂其朴素,就难感知其精致。他写的那么淡,淡的那么奢侈。

陶渊明,双重的隐士。实际生活是退归田园里,隐掉了。文学风格是恬淡冲和, 也隐在种种高言大论之外。

梁代昭明太子误解陶潜。 说读陶诗有利于名教,即孔孟之道,可以使贪者廉,懦者立,实在见鬼。既是贪婪之徒、胆小之辈, 根本不配、也不会去读陶诗。 

汉赋华丽的题材现在没用了,豪放如唐诗现在用不上了,凄清委婉的宋词,太煽情,小家气的,现在也不必了。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营养,借力借光,木心认为尚有三个方面,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史家叙述式的笔力和气量今天可用,包括《世说新语》;诗经、乐府、陶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陶诗的经典意象在现代人看来还是简单的,但陶诗 的文学本体性高妙。 

木心说,我与陶潜还有一点相通,喜欢写风,文笔格调都有风的特征。李后主,乱头粗服也好,前提是天生丽质。

木心观点

有人是纯乎创造艺术的,要他做事,他做了,照样把那件事做成艺术。

艺术才能是天赋,创造美是天赋中的天赋。

大家有这个问题,什么是顿悟、渐悟?来自佛教禅宗。南宗讲顿悟,北宗讲渐悟,用一生去参透。顿悟一定要有渐悟的基础。潜移默化就是渐悟。顿悟可以写下来,渐悟无法写下来。

第一流的艺术品,还得分两类,一是艺术品高度完美,艺术家退隐不见;第二是艺术品高度完美,艺术家凌驾其上。

一个艺术家要三者具备,头脑、心肠、才能......不过这是比较他们自身,或者说是和三者全能的最高超的人比较,要是和二三流人物对照,那是高出百倍千倍。 

艺术家,贵在自觉。成熟自觉的艺术家如水蜜桃,不到成熟香味不出来,但桃子自己也闻到了,就笑眯眯的越发香了。第一流的艺术家非常自爱,不是自恋,会自我观照,自我脱离,以供自我观照,用神驰的眼光对待自己。唯一流才有成熟。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魏晋文学

    木心《文学回忆录》 魏晋文学篇(书中第17讲和第19讲,第18讲谈音乐,书中无内容) 谈西方文学艺术课从文艺复兴着...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

    一、古代文学 今天古代文学学习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及唐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第一段。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文...

  • 魏晋风流2.魏晋文学-包容中融合

    魏晋风流 2.魏晋文学-包容中融合 魏晋南北朝局势的混乱分裂,但对于文化,则是进化、包容、融合。 魏晋南北朝,...

  • 《文学回忆录》--第十七讲,魏晋文学

    谈西方文学艺术,可以从文艺复兴着手,往前推,往后看。中国文学,可从魏晋文学着手,往前推,往后看。魏晋时代,正好是承...

  • 木心《文学回忆录》———魏晋文学

    1. 魏晋时代,正好承先启后。 在文学史上,魏晋风度,作为千古美谈,万世流芳。 魏晋重清谈,清谈和名士风度要分清,...

  • 嵇康:万古悲凉一曲终

    儒家治世之道与道家出世之理素来为文人所推崇,而魏晋之时更盛,建安文学魏晋骨,不读诗书也知闻。 提及魏晋,自是要提及...

  • 魏晋文学之曹植

    魏晋文学之曹植 文学与传媒学文秘二班魏猛 王国维《人家词话》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

  • 魏晋的风度与使命

    ——《魏晋风度》读书笔记 从曹魏代东汉,到北魏灭北凉,历史上的“魏晋十六国”共计二百一十九年。加上董卓入京后、曹丕...

  • 历史人文系列 -《魏晋风华》:读懂魏晋风度

    《魏晋风华》读书笔记 一、读书摘要 以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为线索,对这一时期做了一次系统解读,揭开魏晋美学面纱,帮...

  • 我为杜甫悲泣(原创)

    重温《中国古代文学史》,从先秦文学,到秦汉文学,从魏晋南北朝文学,到隋唐五代文学;从《诗经》的“蒹蕸苍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魏晋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ew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