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舞曲(minuet), 维基百科里的解释是“ 一种源于法国的三拍子舞曲,男女对舞。1650-1750年间主宰了欧洲贵族舞厅。17世纪由民间传入宫廷,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喜好和提倡,因此很快传遍欧洲,盛行于18世纪。以其中庸的速度和优雅的风格为特色,舞蹈者按社会地位高低为序,讲究礼仪,极为壮观,常表演多种经过精心设计的花样或图案,并于起舞前向舞伴和观众行屈膝礼或鞠躬”
我人生弹得第一首小步舞曲是《巴赫初级钢琴曲集》里的第一首 《小步舞曲》,也叫《G大调小步舞曲》,这真是首人见人爱的曲子。俏皮的旋律,左右手之间的旋律追随如吟唱般的自然和谐,活泼可爱,也正是这一首曲子让我真正走进了古典音乐的世界。对于一个当时还不会写字的我来说,也许根本不知道谁是巴赫,什么是小步舞曲,什么是巴洛克时代,只知道它的旋律优美,俏皮又好玩,两只手如做游戏一般的重复着旋律,彼此追逐着对方的节奏。长大一点之后,偶然间看了一部电影叫《安娜玛德莲娜》,是金城武和陈慧琳演的,里面有个情节印象很深,巴赫的小奏鸣曲贯穿整个电影,一个画面是一个老奶奶说,这首曲子是巴赫为了哄妻子开心而写的。
巴赫他不善言辞又有一点木讷,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温柔美丽,比巴赫小十五岁,是一位宫廷小号手的女儿,曾经是一位颇有前途的歌手。嫁给巴赫之后就退出歌坛,安心在家操持家务,十几个孩子和巴赫的学生们已经足够她忙的了。那个时候,巴赫全家住在一个清冷的小城莱比锡,巴赫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担任会长,为了给年轻的安娜解闷,巴赫教她弹管风琴(钢琴的前身),给她写轻快俏丽的小键盘曲集。他曾赠与安娜两个音乐笔记本《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 Bach》,里面全是为她而作的音乐,其中有后来的《法国组曲》《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巴赫清唱剧中的咏叹调和练习小曲。而这首《G大调小步舞曲》也是其中之一。闲时,安娜坐在八角窗边的古钢琴边上练习,孩子们围坐在地上聆听玩乐。她穿束腰裙,弹琴时摇晃着半袖的蕾丝袖口,格外温柔。安娜是音乐史上最慈爱的母亲,最贤惠的妻子,她还是巴赫最满意的抄谱员。当年没有复印机,没有电脑分谱,全靠人手抄写。安娜抄写的乐谱字体工整漂亮,她为巴赫抄了二十年的乐谱,以致后来两人连音符字体都一模一样,分不出是谁写的。这些后来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手抄乐谱和温暖的音乐,默默纪念着一份相濡以沫的爱情。田艺苗老师在《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里这样说“‘如你以心相许,不妨秘而不宣;我俩灵犀相通,谁能猜出端详。’在巴赫《安娜笔记本》中,有这样一首美丽的歌。在巴赫的传记里,他背后的女人沉静羞涩,只留一个曼妙的背影。这首诗诠释了沉默的爱情。他们一定时常一起弹琴,却不轻易说爱。爱是一份萦绕漫长岁月的情谊,一句封存心底的誓言和眼神与心的默契,即使长年在一起生活也不曾消磨的爱的激情。叫人想起那时的舞蹈,远远眺望,旋转一圈,只为与她相对那一刻的悸动。”
好让人羡慕的平淡中的激情,巴赫虽不善言辞,却把毕生的爱化作音符每天围绕在安娜的身边,音乐之父的浪漫果然是高人一等,连我们这个时代的周杰伦想来也自愧不如吧。每每弹这首小步舞曲,就好像是为了寻找,声部间的回转、穿插、偶遇、对称,每一个细节都那么妥帖和别致,寻找一条通往内心与信仰的蹊径,寻找深藏在乐曲中的韵味和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