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树下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1-07-28 20:01 被阅读0次

    香樟树下,一地荫凉。

    微风吹来,沙沙地响。仿佛能看见不急不徐走过的风步。午后的阳光,跳跃在斑驳的枝叶影间,富于变幻。一朵朵细碎的小花,淡黄向白,从头顶的枝叶间掉落下来,于地面上像是一粒粒的小雪子在蹦哒,相互追撵着。一粒,两粒,不经意间落在头上、臂上,接着轻弹一跳,随之滚落到地上。一抬头,枝叶间仍有千点万点,而地面上已落了均匀细密的一片。细看,极像是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又像是一只只哀伤的眼睛。那浓密的绿叶,层层叠叠,相互错落,泛着油亮的光,每一片都是那么欣喜,每一片都是这样快乐。我因此相信,它们都有各得其所的幸福。枝枝桠桠自然分布,像是一笔一笔地描画上去的。

    坐在树下的石阶,用手机搜索名家散文来读。随便读了几篇,些许的零落印象。冰心女性的细柔情感,对生命生活的特有感悟,在平静中显出她文字的坚韧。读到汪曾祺的两篇,娓娓道来,细致有趣,貌似絮絮叨叨,实则每一句每一处又不觉嫌多,都有一种思味。

    每每喜欢去读的文章,非名家不可,几乎是。有时也会想,是不是迷信名家,而自以为其文有种种的好呢?

    在读汪曾祺的《观音寺》一文时,我奇怪为什么题目叫“观音寺”呢?不过写的是他学校的事情。然而不同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身边都有很多十分熟悉的事情,若是要叫我们来写其中一两件,怕是写不出这样的感觉来。缘何如此?我想,一个是文字的练达功夫,二个是作者本人对生活的领悟。境界达不到,怎么会写得好呢。

    还有一个分别,在于文章内容的涵盖量,可读性。拿自己所写的文来说,就会感到干瘦平淡,甚至空洞。至于涵盖量,哪里谈得上?我想,区别无非在于个人的学识以及累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樟树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ui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