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一篇置顶的热门文章,标题为“疫情下我辞职了”。大体内容就是虽然疫情,虽然今年工作不好找但依然勇敢辞职,辞职后无比轻轻,心里无比宽敞,年轻无负担的时候,勇敢做自己,不为工作折腰。
看完我也很多感触,也回想十来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有过被一份工作折磨痛苦无可自拔的时候,最终甩手不伺候。也有过为了钱而顺服屈辱,心情郁结,头上长疙瘩,嗓子发炎,唯一支撑的动力就是:“忍一时就过去了,最起码够给孩子交俩月学费了……” 其实,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工作亦生活一部分,怎能万事顺遂呢?更何况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竞争,就有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且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私心,那么不和谐的音符自然就有了,但此刻想想是不是很正常呢?既然正常,何必走心?出门工作是去赚钱的,不是去交朋友,交到朋友算运气不是?
但有些事想的明白未必做的清楚,这个需要阅历,经历多了,心自然就敞亮了。但人往往都活在矫情中,把自己困住,自己不开心也会影响别人,特别是至亲的人。
所以,我想说:
1、人要爱好自己,不要苦苦为难自己,后果可接受的情况下,可以放纵自己任性那么一两回,但是需要理性,做好规划安排。
2、工作不过是谋生之道,该当真但无需过于当真,绝对不能钻牛角尖,自己矫情 陷入其中。
3、钱重要又不重要,这样说是想表达人不该为钱活着,违心做一些事情,让自己长久不快乐。但是,钱又是生活质量与品质的基础,人要学会承担,学会负责,对父母、爱人、孩子,需要适当的做出妥协让步,让所有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放心、安心,生活有保障。
4、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收入需要分结构,打工不过收入一部分,需要在安逸的时候想想其他,给自己留一份安心,比如像房租、水电费那种按月就来的收入。为想这种收入尽管不一定多,但它持续、累计,月月有,万一遇到事情,足以应对眼下的困难,减缓焦虑不是?
但往往很多人都能有这个意识但又安于舒适圈,想迈出一步又觉得动力不足,一边刷着抖音、微信,一边追着剧,一边又怪自己虚度年华,感到内心不甘纠结。其实,说白了还是“等明天”自我没有找到痛点。只有切肤之痛才能有强烈的诉求,才不会虚度这些碎片时间。但真到“痛”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晚了,焦虑、困惑压的自己喘不过气来呢?这事真的得是自己想明白,内因起作用。其他比如忙碌啥的,没能力,没资源,蠢笨,性格不好....都是借口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