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大约在公元前565年诞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王后摩耶夫人。关于悉达多太子的诞生,有着种种神异的传说,据说摩耶夫人梦见了一个菩萨乘六牙白象而来,于是身怀有孕。按古印度的习俗,妇女生育当回娘家。于是怀胎将满十月之时,摩耶夫人在很多宫女的陪伴下回家,途中经兰毗尼园,摩耶夫人觉得身体不适,便徐徐来到园中,当她手攀无忧树时,太子从她的右胁生了下来。原来,太子不愿使母亲受到分娩之痛苦,就从腋下降生了。而太子刚生下来就能行走,他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生出一朵莲花。他用手指天指地说:“天上天下, 唯我独尊。”这时天上就有九条龙喷洒甘露为太子沐浴。
乘象入胎 莫高窟第278窟西壁北侧 隋摩耶夫人和太子回到宫中,净饭王非常高兴,为太子取名叫悉达多。太子从小学文习武,受到很好的教育,并娶大臣摩诃那摩之女耶输陀罗为妻。他生活在宫中,享尽人间的快乐。然而,太子常常感到忧郁。他在城外出游时看到人间有疾病、衰老和死亡等诸多痛苦,他陷入了苦苦的思索,这段经历称为“出游四门”。他想寻找一条解脱人间痛苦的途径,于是决定出家修行。在29岁那年,悉达多决定出家修行,为了避免国王阻拦,他在一个夜晚离城,到山中开始了苦修的生涯,这一经历称作“逾城出家”。
夜半逾城 莫高窟第278窟西壁南侧 隋他每天只吃一点豆羹以维持生命,经过了6年的苦行,他感到苦修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到尼连禅河洗尽了6年的污垢,并接受了牧女施舍的牛乳,慢慢地恢复了体力。当他在菩提树下沉思默想时,战胜了心中的一切魔障,突然间得到了大悟,从此,明白了人间的真谛,这件事称作“树下成道”。他开始收徒讲学,宣扬他的理论,这就是“初转法轮”,他所主张的教义就是佛教。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后人又称他为佛陀,意为大彻大悟的人。佛教成立后,发展并不是十分顺利,释迦牟尼不断地到各地说法,扩大佛教的影响, 公元前484年,释迦牟尼于拘尸那城的双树林中涅槃。
描绘释迦牟尼生平的佛传故事画,大多是依据佛经中的有关记载来画的。佛经中往往把释迦牟尼神格化了,带有很多神异的色彩,这也是敦煌壁画故事画的一个特色。莫高窟年代最早的洞窟——第275窟南壁就出现了佛传故事画,表现悉达多太子在出家前“出游四门”,分别遇见老人、病人、死人及僧人的情景,由于壁面损毁,只剩下三个场面。
石窟中的佛传故事画大多选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情节来表现,如释迦牟尼诞生前,摩耶夫人梦见白象的场面,称作“乘象入胎”。悉达多太子决定离家修行而骑马逾城的场面,称为“逾城出家”。这两个情节,一个象征着释迦牟尼的诞生,一个象征着释迦牟尼修行的开始,是壁画中最为常见的佛传场面。在隋及唐初的洞窟中往往在正面龛两侧分别画出这两个情节, 具有装饰效果。如隋代第278窟西壁北侧上部“乘象入胎”,画一菩萨乘六牙白象(现颜色已变黑),正缓慢向前,身后有二伎乐正在演奏琵琶和箜篌,飞天在上空散花供养。南侧相对画出“逾城出家”的场面,悉达多太子乘马跃起,有四个小天人分别托着马足,正急速飞行,前后有飞天手托莲花上下飞舞。
乘象入胎 莫高窟第329窟西壁北侧 初唐 夜半逾城 莫高窟第 329 窟西壁南侧 初唐“降魔成道”和“初转法轮”也是表现佛传的重要场面。前者表现释迦牟尼成道时,魔王波旬深恐释迦牟尼的成道威胁到自己,就率众魔军来企图杀死释迦牟尼。可是面对众魔围攻,释迦牟尼镇定自如,以神通力击败了魔军,使众魔伏首归降。表现这一主题的画面也称“降魔变”,在印度和犍陀罗的雕刻中就很常见,敦煌北魏壁画中的降魔变在构图上完全继承了外来的形式,如第254窟南壁,表现佛安坐在中央,周围各式各样的妖魔手执各种武器,向佛袭来。画面下部则描绘魔军败北后跪在佛前的样子。画面下部左侧还描绘了三个美女正对着释迦牟尼搔首弄姿,右侧有三个面貌丑陋的老女人。这是表现魔王波旬见魔军不能战胜佛, 便施美人计,企图以美色来诱惑佛,但佛不为所动,并使神力,把美女变成了又丑又老的老婆子。
降魔变 莫高窟第254窟南壁 北魏“初转法轮” 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到鹿野苑第一次说法的情景,也称“鹿野苑说法”。通常描绘佛在说法,佛前有两只鹿象征着鹿野苑,并有三个圆形的法轮。佛两侧画有比丘5人,代表最早跟随释迦牟尼的5个比丘,在北魏第260窟、263窟都画有初转法轮图,特别是第263窟壁画保存如新。
涅槃图 莫高窟第 428 窟西壁 北周涅槃也是佛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释迦牟尼的涅槃意味着肉体的消失和灵魂的升华,从此进入不生不灭的状态,对于佛教来说,从此佛不再是一个实体的人物,而是一个永远存在的精神导师,因而涅槃就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图在佛教艺术中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这一点与基督教艺术中描绘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表现的是同样一种宗教境界。北周第428窟西壁的涅槃图是莫高窟最早的涅槃图,其表现方法与中亚的佛教艺术一致,描绘佛安详地卧在双树下,周围有众多的弟子环绕,弟子们表情悲哀,大弟子迦叶抚足恸哭,全图充满了伤感的情调。隋代以后,涅槃图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独立的涅槃经变,增加了很多情节。
(来源:敦煌书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