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188篇《小雅我行其野》

《诗经》学习第188篇《小雅我行其野》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2-11-20 14:07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188篇《小雅  我行其野》

    【原文阅读】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译文参考】

            走在郊野荒凉路,路旁椿树枝叶疏。只因婚姻的缘故,我才与你同居住。你不好好善待我,只有回到我故土。

            走在郊野荒凉路,采摘蓫叶多辛苦。只因婚姻的缘故,才到你家同住宿。你不好好善待我,只有回归我家族。

          走在郊野荒凉路,采那葍草聊果腹。你全不思往日情,追求新欢太可恶。不是她家比我富,是你变心的缘故。

    【字词注释】

    (1)蔽芾(fèi):树叶初生的样子。

    (2)樗(chū):臭椿树,不材之木,喻所托非人。

    (3)昏姻:即婚姻。

    (4)言:语助词,无实义。

    (5)就:从。

    (6)畜(xù):养活。一说是爱的意思。

    (7)邦家:故乡。

    (8)蓫(zhú):草名,俗名羊蹄菜,似萝卜,性滑,多食使人腹泻。

    (9)宿(sù):居住。

    (10)言归斯复:言、斯,都是句中语助词。归、复,即归回。

    (11)葍(fú):多年生蔓草,花相连,根白色,可蒸食,饥荒之年,可以御饥。

    (12)新特:新配偶。特,匹。

    (13)成:借为“诚”,的确。

    (14)祗(zhī):只,恰恰。旧读zhī,现在读zhǐ。“祗”读作zhī时,意为敬,恭敬;敬辞;适,恰。

    (15)异:异心。

    【诗歌赏析】

            《我行其野》写一个远嫁他乡的女子诉说她被丈夫遗弃之后的悲愤和痛伤。

          和《氓》等其他同“弃妇”题材作品的大力渲染被弃前的生活场景所不同的是,《我行其野》的作者更多地表现当前此时此刻的情绪。

            一开篇,作者便把自己情感悲剧的抒写安排在一个似乎暗合其孤独凄凉境况的,生长着樗树和蓫草、葍草的岑寂原野上。以下所抒写的,只是在抒情主人公经历了被遗弃之变故的打击后,离开伤她心的人,在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

            此诗三章,每章前二句都是同一个画面的重复或再现。它描绘出一个人在点缀着几棵樗树的原野上独行的情景。无边的原野、凝滞不动的树草(蓫、葍)和渺小无助而又孤独的行人(作者),给读者的是一种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原野的寂静和人心的焦虑的对立感。原野因人之渺小而愈显其大、愈显其宁静安谧,人因原野之宏大而愈显其小、愈显其躁动不安。主人公被命运抛弃进而抗争无力的悲剧在这里被具体化了。这种鲜明的画面感,也引起人们对隐藏于画面背后之故事的强烈探究欲。

            每章后四句,就是对上述画面之深层含义的具体阐释:因婚姻而与你聚首,但“尔不我畜”,我只能独行于这归里的旷野上。这个阐释在全诗三章的反复咏唱中,随着人物情绪的波动有被深化的趋势。

            第一、二章里,她仿佛还只是故作轻松的念叨:“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尔不我畜,言归斯复。”试图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强自宽解。但到第三章,她情感的火山终于爆发了,这难以平复的伤痛和无人可诉的委屈,和着苦涩的泪水,在这样一个爱恨交织的时刻,爆发出怨恨之言:“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祇以异。”如果因为新人富有,能改善你的生活,我虽被弃,也就认了;但情况并非这样,你只不过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罢了。至此,全诗在这情绪发展的高潮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只有无限的同情、惆怅和遗憾。   

          南宋王质《诗总闻》中说:“观此诗,然后知前诗(《黄鸟》)之所以不可与处者也。二诗当出一人。”此说虽未必属实,但也说明了二诗主题的相关性。 今人陈子展谓此篇与上篇《黄鸟》“皆似《国风》中歌谣形式之诗”,确实如此。

    【《我行其野》学习的反思探讨】

              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诗经》中记录了许多植物,有些植物往往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与诗篇的主题含义相呼应。

          《我行其野》中,诗人用行遇“樗”“蓫”

    “葍”等恶木劣菜象征自己嫁给恶人,并以之起兴,暗示自己为人所弃的痛苦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织。孔疏引王肃云:“行遇恶木,言己适人遇恶人也。”

            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本诗中的三种植物。樗是臭椿,气味难闻,木质也不坚硬,所以不为古人所爱。毛公注《诗经》,于《豳风·七月》“采荼薪樗”、《小雅·我行其野》“蔽芾其樗”都说“樗,恶木也”。臭椿虽臭,但樗根白皮入药,苦涩性寒,有燥湿清热、涩肠止带之功。

          蓫是一种野菜,又名羊蹄菜、野萝卜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生于沟边湿地、河岸及水甸子旁。古代常作为救荒食物,但性滑,多食使人腹泻,可入药。

          葍是多年生蔓草,是田间、水边常见的一种杂草。花叶似蕹菜而小,花相连,根白色,可蒸食,饥荒之年,可以御饥,但不适宜多食,对农作物有害。《毛传》称其为“恶菜”。   

          这些植物的寓意体现在特定时代特定主题诗歌中,了解其特定含义,更有助于感受诗中的情感色彩。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诗经》中空间体验的意象群

            《诗经》中,有许多围绕诗人的空间体验形成的相应的意象群。

            有借由生产生活活动的经常涉入以及与家庭、宗族成员的情感投射;有在农事、祝颂、战争等题材的诗中形成了庐室、田野、山川等象征价值中心的“地方”意象群;有战争情境下的“东”“南”等远方景观则形成了象征陌生他者“空间”的意象群;有山川、道路等因其天然属性而成为象征“地方”“空间”间的界限或媒介的意象群。

          在爱情、怀人、怨刺等题材的诗中,“地方”常又意味着束缚甚至伤害,“室”“墙”等象征“地方”及其界限的意象群随之产生;而且,相应地,“东门”“山谷”等“野外”意象群又与特定仪式、采集植物等元素结合,形成了用以表达被遗弃感或逃离“地方”意愿的抒情范式。

            如果看弃妇诗中“山谷”意象的含义,也就更明了了:丈夫的离弃导致夫家失去了“地方”的归宿意义,而单纯成了山谷般封闭、“暗冥”的场所;既嫁的身份又往往导致母家的拒斥(如《卫风·氓》“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这不又与独处山谷的被遗弃感相似吗?

          在这些怨刺、怀人主题的诗中,怨情或思情的抒发除了直抒胸臆外,还多会伴随一些远离“地方”束缚或伤害的策略,如“游”“行”于“野”“山”等“地方”范围外的空间,并形成了“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见《邶风·泉水》《卫风·竹竿》)“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蔽芾其樗)”(见《鄘风·载驰》《小雅·我行其野》)等。

            值得注意的是,逃离“地方”的行为常常是与其他意象相配合而构成套语的,其中尤以“采集”意象最为典型。

            “采集”意象也常与怀人、怨刺主题有关。对此,传统注解常结合植物本身“疗疾”等特征,从比兴角度来解释;现代学者则常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来解读,或认为“采集”为巫术性的祈祷行为或爱情咒,或认为特定植物与生殖崇拜有关,等等——总之,多从“采集”行为或“植物”意象入手。这些解释放到特定诗歌中自有其理据,然而,若忽略“采集”“植物”背后的“空间”属性,也会影响对其内涵的全面理解。

            以《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句为例,郑玄以为以杞“非可食之物,喻己行役不得其事”,未必准确。《诗经》中8次言“杞”,除《齐风·将仲子》为“大木”外均指“枸杞”。所以杞并非不可食之物,且其余7次均与“山”“隰”“棘”“栩”等有关,味其义当取杞之丛生于野外“山”“隰”的特性以起兴。因此,除结合“杞”的特性来解释之外,还应当向“杞”所生长的“空间”环境中寻意味。

            事实上,“采集”意象中的植物多为野生而不是人工养殖植物,体现在句法上就是“野外(山、野等)+采集”的结构,这也是怀人、怨刺诗中的“采集”意象的典型结构。例如:“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周南·汝坟》)“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唐风·采苓》)“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小雅·杕杜》)“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小雅·我行其野》)“野外”空间蕴含的情感内涵,借由野外采集,在空间、感官或心理上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更好地表达情感,获得心灵共鸣。

          总之,《诗经》中围绕诗人的空间体验形成了相应的意象群,它们因空间对于诗人的不同意义而大致可分为象征价值中心的“地方”意象群和象征陌生空间的“空间”意象群,象征“地方”与“空间”二者的界限或媒介的山川、道路意象群,以及因“地方”的束缚体验而产生的意象群等。

            这些意象在《诗经》中多分布在“兴”句中,它们很多时候并非现实情境的客观再现,而仅是一种套语式的表达方式,是“非现实性”的。这种“兴”的隐喻性表达方式,通过套语式结构来引发听众“本能的、固定的反应”。这种诗人所表达的空间体验和空间意象的情感内涵,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得到了读者的普遍体认。

    参考资料:

    《〈诗经〉中的空间体验与意象群的生成》,高建文,中国诗歌研究(第十七辑),赵敏俐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

    《万物有灵:〈诗经〉里的草木鸟兽鱼虫》,【日】细井徇,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领读文化,2018年1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188篇《小雅我行其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yb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