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诗圣杜甫,祖籍是河南巩义县的,后来因为他的父亲杜闲兖州司马,所以他曾经多次到辽阔的齐鲁平原去探亲,看望他的父亲。最早的时候是他15岁那年,写下了著名的五律《登兖州城楼》。再后来,也就是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杜甫到洛阳,考取进士,结果落第而还。,于是就北游齐鲁地区,以遣兴。
泰山,在青州,杜甫的父亲杜闲在严州当司马。而兖州再过去一点这边是徐州。嗯,就是今天的山东,大部分地区。春秋与战国的时候,泰山以北是齐国的范围,泰山依然是鲁国的辖地。因此现在的山东还被称为齐鲁大地。泰山又叫岱宗;岱就是开始的意思;宗是长的意思(《风俗通.山泽篇》)。五岳以泰山为首,万山之宗,因而被称为岱宗,还被称为岱岳,皆是尊称。历代的帝王以泰山为尊,常在这里举行封由禅大礼。
诗圣的三首《望岳》,你喜欢哪一首?
泰山在现在的山东泰安县。当时杜甫去游玩,应该是对泰山有崇高的景仰,很早就想慕名回来。当我第一次远远望见泰山的时候,心中那个激动啊,立马就挥毫成诗,就是著名的千古绝笔《望岳》。杜甫一生共写了三首《望岳》。这次是他写的最早的一首,当时杜甫才二十九岁呀,青年才俊。其他两首《望岳》分别是写南岳衡山和西岳华山的。今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首,写泰山的《望岳》。
二
诗圣的三首《望岳》,你喜欢哪一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怎么样?非常的有气势吧。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切记不是五律。诗的第1句岱宗夫如何采用了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因为老杜以前特别慕名泰山之雄,所以当第一眼看见泰山的时候,兴奋的不知道怎么形容,那种揣摩劲和感叹激动的心情。夫是语气助词,是虚字,用来提问,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延长语气。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的意思。然而杜甫在这里倒装了一下,把夫字用到句子中间这是个创新,很新颖别致。这其实是诗的语言一个特点:语法变换;比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是语法变换,做了倒装。
齐鲁青未了。这个写法,是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这就是在齐鲁大地之外还能看到苍青色的泰山远远的横亘在那里。这是由于泰山的地理特点决定的,而经由老杜一番揣摩后写出的,写其它的大山就不能用这句了。明朝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一诗里写道: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认为只有老杜能这样写,别人是写不出来这样的诗句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在写泰山的宏阔和神奇,秀丽。承接上句齐鲁青未了。造化就是大自然造物主的意思。钟,聚集,综合。神秀,天地毓秀,灵秀。割,划开,分开。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昏晓就是黄昏和早晨。
大自然的造物主。大自然的造物主把神奇,灵气,秀丽,集于泰山一身;山的南边和山的北边阴阳有别,早晨和黄昏俨然不同。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山上的云气升腾变化,可谓是云蒸霞蔚,令人心胸荡漾。天上的鸟儿在山间盘旋入巢,看得令人眼框似决裂般的酸涨疼痛。这个应该是作者在山下仰望的感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名句啊。会当,是唐朝人的口语,一定得,一定要的意思。这两句诗,很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性,表达了老杜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并且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年轻人拥有这样的心胸和气魄,这正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拥有的必备素质,比如老杜,被尊为诗圣。千百年来,这两句被人们广泛传诵,常常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清朝蒲起龙认为老杜的这首《望岳》当为杜诗的龙首,还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这首诗被刻在泰山石碑上,永垂不朽。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的意气兴发,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令后出之作难以企及。”今人评论是十分得当的。
诗圣的三首《望岳》,你喜欢哪一首?三
望岳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诗圣的三首《望岳》,你喜欢哪一首?
这首是描写南岳的。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诗圣的三首《望岳》,你喜欢哪一首?四
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这首写西岳华山的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的望泰山那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
诗圣的三首《望岳》,你喜欢哪一首?
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诗圣的三首《望岳》,你喜欢哪一首?
诗圣的三首《望岳》,你喜欢哪一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