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文学的目的和公用问题
知识点: 1、春秋以前的诗人们已经有了借文学以抒情的思想,有了较为明确的创作动机。 2、诸子蜂起,各家都有自己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其中,以儒、道两家对后世影响最大。
墨家
知识点: 1、墨家尚质,不仅在生活层面主张简朴,在文学上也极力推崇简约、使用的表达方式。 2、“三表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3、“三表法”首次对“征引”进行了理论探讨。
儒家
知识点: 1、孔子将文艺看作是一种道德实践,“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 2、孔子更加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提出“兴、观、群、怨”更加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认识功用、教育公用和批判功用。 3、儒家认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当并重,要求文艺作品做到“尽善尽美”。 4、在文学风格上,儒家提倡“温柔敦厚”“中和之美”。 5、孟子特别强调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道家
知识点: 1、该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老子,而战国时期的庄子则是道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2、道家推崇人的自然性情。 3、道家将“平淡”看作是自然性情的极致。 4、认为艺术创造的极致是要在外在形式上达到不露人工的痕迹,要显出天然朴素的风格。 5、文学形式的平淡实际上是以语言的平易为特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