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秋年终总结之
一、 关于培训
在秋色中奋进,在秋意中思考假期,兴致勃勃参加了“行知营”为期五天的培训,对于习作教学,是我们难以逃避了一个教学内容,我们如何教学?学生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这是你我一直要研究的课题。阅读量的积累,阅读力的提升,如何阅读?阅读与高阶思维的关系?究竟能在阅读中提升多少?而作文教学意识的提升,是有系统可循的。
此时,我突然想到,或者,我又扯到了这里。哇,可是,我们常常又被“阅读”绑架了,于是,才有了得语文得天下的稽谈。关于“阅读绑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想当初,我们在小学,老师可没有做群文,也没有做整本书阅读,更没有条件做阅读漂流,更不要说亲子阅读了。可慢慢地长大后,发现自己仍然喜欢阅读。我们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老师在精当的时间里与我们“聊”一本书。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一本闲书点燃了你的阅读激情。没有办法呀,那个年代,物质匮乏,那来闲钱买书,以及老师根本没有给我们任何阅读要求和压力,换言之,就是“阅读作业”。随意让我们看《今古传奇》、《故事会》、各类电影同名连环画,小人书。再后来,接触读古龙、梁羽生、金庸作品……
我要表达的意思,我们有时真的太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了,总想在小孩子的身上立竿见影得到验证或所谓的研究“成果”,或要应付一些研究成果的检查。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法,阅读与写作是慢镜头,真的要慢慢来,适当的阅读小任务,适当的阅读小检测,适当的阅读小引导,适当的阅读小氛围,适当的阅读小支架……。真的有时没有必要过猛、过急、过分。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有些“世界”是你我无法逾越的,更是老师无法触及的,那是小孩子的世界,你怎么知道他的内心真实喜欢与不喜欢阅读与写作,喜欢与不喜欢这本书,喜欢不喜欢这种阅读方式,或喜欢不喜欢这种阅读环境和氛围。有时,人,都是善于伪装的。
哟西,这一下扯那么多,扯那么远,其实,这次在成都的行知营培训里,我们都该独立思考一些问题,独立地站在小孩子和老师的内心,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跟风,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想法,找准了,坚持做,坚持做好,不放弃,不半途而废。因为名师的做法仅可参考,绝对不可能复制,盲目崇拜复制,只能昙花一现,半路夭折,或死路一条。因此,我认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特色,只要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或许你就成功了。
于是,习作教学,再次印证了多年来自己的一些做法,记得上次,一已跨进大学校园的学生给我聊微信,他说很感谢我曾经的一些习作教学,一些方法,所以,他现在很喜欢写作,闲来也写了一些散文和小说。所以,回头来看看,一些目前看来一些“轰轰烈烈”的做法,一些“热热闹闹”的做法未必就是最好的,最科学的,最能为学生打下基础的,这又得让自己要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在接受众多的培训中,如何读写并蓄,思与考的依归,是不是又要建设于小朋友的最佳模式,最好心灵状态和感应。多从“唤醒”的思维角度去考量,聆讯最佳儿童心灵本源做起,多从长远的“心灵基因”模式去计划,去引导教学。
在秋色中奋进,在秋意中思考假期,还参加了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大春老师的专题培训《班级管理研究与有效沟通艺术》,其中,以写促学可以精准发力是对的,老师也要“海量”阅读,以写促学,研课磨课,观课议课,课题研究,转益多师。确实如此,我一直告诉徒弟,多写,多写教学反思,多写教学日记。你写着写着,时间一久,你某一天突然发现,哇,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你会瞬间得到启悟,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真的让人很窃喜,我想这就是“以写促学”很好的路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我感觉是教学能手)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这样说的意思是,课上得好而成绩不好也不行,也算不了“名师”或能手,公开课上得好而班级成绩也不太差,我觉得才是对的。
因此,在培训中,我是很赞成刘老师抛出的观点,我是认可的,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公开课上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也不行,不然你上公开课就失去了本意和初衷,你都把一节课上得精彩绝伦了,不留点思考的口子给听课老师们去思考,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再说你把一节公开课上过千万遍再拿出来,你也很累啊。因此,我觉得公开课,所谓的示范课、特别是研讨课,就应该有瑕疵留给老师们去思考,去思维碰撞,这样的研讨活动才有价值。过于完美,无懈可击,因为有些东西老师们照葫芦画瓢也学不会的啊。老师们只能说:“太好了,太精彩了。”完了,回家回校,也懒得去思考,一时兴奋劲儿就过了,如果,这节课某个地方我该不该这样操作处理呢?那就甚好。
在秋色中奋进,在秋意中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