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石猴的烦忧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自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有仙山名花果山,山上一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久灵通,石猴孕育,见风而化。
天生地长一灵猴,初生即眼运金光,射冲斗府。
石猴秉承天地灵气,本来灵性俱足,是如何堕落生死的呢?原来它“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因贪饮食而堕落,所以说饮食乃欲贪之本。《千与千寻》里,爸妈因贪食幽灵街的食物,不停地吃吃吃,终于变成了猪。
人是如何被俘获的?记得高中时候,有一个女同学天性活泼纯净,十六七岁最纯净的年纪,她的眼睛里总是释放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清亮的光,轻净又喜悦,我总喜欢看她,看她就觉得灵动喜悦。她说,她不喜欢吃肉,看到厨房那些肉就觉得是动物的尸体,好臭。她没学过画画,可是随手画来线条就流畅生动。我喜爱又羡慕她的灵性才华,说,你应该去学画画啊。她闪着灵动的大眼睛却说,画画不能赚很多钱啊,我要学一个赚钱多的专业。20多年的旧事了,不知她是否如愿以偿。
这个女孩天性中的灵气,也是因为她宿生贪欲寡少,不贪肉食,所以保留着一股与常人不同的灵气。
人因贪食这一项不知付出多少代价。单为口味这一项,大半生命都耗费去了吧。为衣食要辛劳工作,终生营营劬劳,有了基本依食还不够,还要鲜衣美食,求无止境。舌下三寸成何物?只为口舌之欲,造杀业无数,终归病死缠身,悔之不及。地铁上看到美食节目里,鲜衣美服的年轻男女张开大嘴,将各种动物的肢体塞入口内,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好荒谬,这是残忍、享受还是美好?为何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行此羞恶之事,反觉得光鲜陶醉?
回说石猴,它带领众猴寻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一处天地灵气所在,衣食无忧,仙山福地,古洞神洲。这一处所在有何好处呢?“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是无量之福。”石猴的福报有多大呢?首先它实现了财富自由,天生一处神仙洞府,房子问题解决了。春采百花,夏寻诸果,秋收芋栗,冬觅黄精,食物问题也无忧,天生一身好猴毛,衣服问题也解决了,这一生已决不再为生计烦忧。想人为万物灵长,多少人用尽一生至少也是大半生都只是为了实现财富自由,其实不过就是解决身体的生存问题。石猴位列禽兽,早早就解决了生命中的这个问题。
石猴的烦忧是什么呢?“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严,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石猴心中所思是生命的意义,人生数十载,寒来暑住,年年岁岁,这一生究竟是为何而来,死后又去往哪里?若只为谋衣食,育儿女,其中还要受尽贫苦、饥寒、老病、人事交煎,最后化为尘土,这有何意义可言呢?
石猴心中生起人生这一大问,便要寻得这一问的答案。所幸通臂猿告诉它,这世间唯有佛、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此三者居于何所?“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佛当日出家,因不忍人间生老病死的疾苦,人们承受着贫、病、老、死之苦,如果这一切都是业力,那是否有扭转业力的方法?他不能忍受生命的结局与真相就是这样,所以必须要去寻找。人间竟有求道者,在林间的弃绝者中,他沿着心性修持的道路一路寻找,心中所系唯有此事,家庭、事业、情爱他都已舍下,不忧衣食生死,苦行六年,几近绝食而死,因为此事不解决,苟延残生又有何意义?更何况众生都在苦海中,实在是无有退路,生死相逼,只能前行,后退无路。
石猴非为众生疾苦而生求道之心,但它也看清生命真相,纵使衣食无忧,岁月欢娱,位列兽王,自由自在,又能如何?生死迫近,命不可长保,所受欢娱皆如梦幻泡影,反耽搁了身心性命。于是,它即日启程,去访长生不死之术。
石猴发心求道,名利贪欲关已破,求道心真,因此在菩提老祖处求得七十二般变化长生不死之术。而只为自己长生受乐不死这一发心就不清净,因此着了魔道,修成翻天覆地一妖魔。
rKϼ�0��V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