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6日
01
昨天晚上我和老公遛弯回来,在楼道里遇到一位邻居,她是一位70左右岁的大妈和她四十多岁的大儿子一起下楼。我儿子小时候,她刚刚退休,在同龄人中,属于年轻漂亮有气质的人。在家里开办了个体托儿所(主要收三岁以前的小孩),我儿子去她的托儿所大约有半年的时间。
她也有俩个儿子,二儿子是我学生。现在两个儿子都结婚生子,有房有车日子过得不错,去年她的大孙子还考上了哈工大。多么美满幸福的一家人啊!
可是日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大儿子两年前突发脑淤血,差点没命,经过全力抢救,算是保住了生命,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目前走路腿脚不太利索,这不都是由老母亲伺候陪伴慢慢好转的嘛。
因为孙子上高中,儿媳妇去学校附近租房陪考,如今孙子考上大学了,儿媳妇也回来了,老母亲稍微减轻了点负担。
回家后我对婆婆说,刚才遇到谁谁了。婆婆无比伤感地说:谁不想好,可是命运不让你总好。她大儿子刚得病时,他老爸老泪纵横,说我要能替我儿子得病该多好。
有时我们总是对当下现状不满意,不好,想好,应该的;好了,还想好,也可以;但这也想好,那也想好,没完没了的想好,就是问题。积极向上努力没有错,但过度追求与攀比,就容易忽视或感受不到当下拥有的幸福。
上帝也好,老天爷也好,给予每个人的高光(容颜、身体、事业等)时刻都是限时版。谁想长期拥有这些,就是不知足或贪婪。而各种挫折、打击、磨难却会伴随一生的各个阶段。
02
中午组长到我家来登记换届选举社区干部的事,又进屋看看我婆婆,说:大婶,你恢复的真好。我婆婆说:好啥呀?我还XX不行呢。组长说:知足吧!80多岁的人了,大病一场,能恢复成这样,是你儿子儿媳妇伺候的好啊!我妈73岁就死了,找谁说理去。婆婆说:那倒是,这么比我应该知足。组长说:知足就对了。
婆婆知足,我们知足,我们对生活都知足,我们家庭就幸福。如果婆婆对现状不知足(没有彻底恢复到原来健康的样子),我们也不知足(如果老人没有病,我们多省心),那么我们就都生活在对“不知足”的抱怨中。幸福就和我们渐行渐远。
再比如婆婆嫌我们照顾不周到,我们又嫌婆婆事多找茬,她有怨气,我们有委屈,还是现在这样的物质生活,但我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却会大大降低。甚至互相对峙、抵触、埋怨。
所以说什么事,就看你从什么角度去思考。同样一件事,角度不同,态度不同,感受就不同。有人感觉是幸运,有人感觉却是倒霉。
03
最近我录制的教育视频在我的公众号里也有了一定的播放量,我很高兴。做教育视频的积极性更高了。虽然我对教育的理解、阐述和观点未必全对,因为这里有我个人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假如一线城市重点中学的老师,她谈教育体会,和我聊教育观点,可能全一样吗?答案是:不能。因为我们接触的学生家长,以及工作生活环境根本就不一样。感悟又怎么会完全一样呢?
还有山区或农村学校的老师,和我对教育的感悟也肯定有出入。像“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她的教育追求与理念对贫穷的大山里的孩子就非常适合,但用到大都市里的重点中学,未必全适用。
甄别、挑选、采纳符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最明智的家长。而不是照搬照抄完全套用别人教子成功的经验。再漂亮的鞋子,穿自己脚上不合适,也不是好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