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在对伤者或病人进行治疗及护理的时候容易接触到可以传播疾病的生物体,这些由各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会对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可以引起肝炎的HBV和HCV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症的AIDS。由于工程学控制不能消除所有接触可能,因此,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使用防护服来减少与皮肤接触。这就是防护服的由来。
仔细观看国标《GB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针对防护服的阻菌效能,主要包括两部分实验,第一是气溶胶滤过效率实验,对于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70%。
第二部分,就是针对液体的阻隔实验。包括抗渗水性和抗合成血液的穿透性,其中抗合成血液的穿透是重点。实验的大概原理是,配置跟血液一样张力的合成血液在防护服上,在不同的压强下目视检查材料合成血液是否穿透,当然增强目视的效果在合成血液中增加了一些显色剂。
其实这两部分实验与口罩的实验是一样的。那有了这两个实验,是不是意味着防护服的性能就完全得到了保证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可以回顾吃小龙虾的经历。刚开始戴手套吃小龙虾都可以防汤汁,但是吃的越久发现汤汁可以渗透到手套里面,这就是渗透与穿透的区别。
渗透是单分子层面的,穿透是分子团层面的。可以理解渗透是微观,穿透是更加宏观。所以穿透实验合格,但仍有可能发生大量的渗透情况。
大家可以想象一层薄膜上有一小团水,水是透不过薄膜层的。但是时间久了,水分子会渗透到薄膜层下方,慢慢集成一滴水珠,微生物也很有可能因此渗透进来。
在《ISO13994:液体化学品防护装备防护服材料抗加压液体穿透性能测试方法》中明确提到要进行渗透实验。
当然这是针对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防护不能一味照搬。但根据原理来推,国家规范确实缺少了渗透实验。
而在隔离衣的规范中找到了渗透实验的要求——《YY/T0689-2008:血液和体液防护装备 防护服材料抗血液传播病原体穿透性能测试PHI-X174噬菌体试验方法》。
它的原理和抗合成血液穿透类似,只不过将合成血液换成带噬菌体的营养液,测试装置底下放置了带宿主菌落大肠埃希菌的培养基,观察空斑形成单位。(PHI-X174噬菌体对人体不是致病病毒)
这就弥补了抗合成血液渗透实验中目测的不足。因为,在抗合成血液渗透实验中,即使有微观分子穿过,也不会被肉眼所能发现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有更加完善防护服的试验,让医务人员得到更安全的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