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文 / 王怡宁
修心、修德、修慧,传承家和文化,培养优秀后代,做百年旺族奠基人。
故事:清朝黄永爵救人增寿
清朝崇明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黄永爵,他被人家算命,差不多六十岁寿命就到了。结果有一次他看到海上一条船要翻了,赶紧出十两银子,请渔船去救人,救了十多条命。后来,他又遇到那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你脸上的阴骘纹越来越多了,你会长寿,还会很有福气。”
大家知不知道阴骘(zhì)纹长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想,常常笑的人,阴骘纹应该比较多。为什么?给人欢喜嘛。常常是一张很凶的脸,铁定阴骘纹就少。大家要善于观察。
结果,这个黄永爵活到九十多岁,无疾而终。而且生了个儿子,康熙年间参加科举位列榜首,后代都很兴旺。一个本来短命无福之人,就因为尽心做好事,感召来非常好的果报。
解析
这个故事,来自于怡宁幸福馆内部资料,怡宁解读《太上感应篇》,这篇文的首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这句话是整部经文的总纲领,圣贤人都是开智慧的人,所以他们第一句话都是重点中的重点,“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把感应的道理告诉我们,而“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把感应的事实真相具体说出。所以前一句是理,后一句是事儿。我们常说“理得心安”。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跟福没有一定的行迹,都是自己感召来的。不是上天要降给谁祸、降给谁福。祸福,根源都是自己,我们假如用心来体会,从此以后,不怨天,不尤人。为什么?自己感召的啊,怎么可以怪得了任何人?所以只要怨天尤人,就跟真相违背了。
“自召”,什么在召?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身、口、意最根本的还是意业,人有念头,才会变成一言一行。能守住念头纯净纯善,就不造业。所以经典常常提醒我们,“吉凶祸福,皆由心造”。
《太上感应篇》出于道藏,为公认的道家经典,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对读书人影响极大,古本即被题名为“元宰必读书”。
用这样的内容教给小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些道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生之路就会顺遂;免得到头来,恶业累累,果报难遁,命运多舛。
关注怡宁幸福馆,家大业大,多子多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