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了女儿开始,在她面前我的角色一直是变化的。
小时候我说一不二,不听话她就挨训,是绝对权威。
长大一点,上幼儿园和小学了,我是家庭教师和陪护。自从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他爹没检查出错误被老师批评以后,辅导和检查作业的任务就是我一个人的,每天不管加班到多晚,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而后签字。女儿美其名曰:“我爸的签名老师不认识,妈妈的字老师很喜欢。"于是我美滋滋地上套,一直到最后,自己还得意初三四的课程能看懂、能辅导,说明大脑没退化到极致。周末学钢琴学舞蹈学书法学英语......只要我在家,全程陪同陪练,笔记记得详细,现在翻翻钢琴课笔记还是很自豪。
高中时我是护花使者、送餐员、疏导员。每天早送晚接,为了预防恶劣天气,又买了一辆小车,实际上只步行十分钟的路程,大多数的时间车子的作用是占车位。中午回家做饭,下午到一中门口送餐,晚自习后在林校操场遛上几圈,锻炼的同时聊天减压。很感谢那几年工作事少,分工协而不助,让自己有时间做这些事情。
上大学时,我成了心理辅导员。经常隔着屏幕或文字或视频为青春期、困惑期的女儿解难释惑,用自己寡淡的人生经验和那点可怜的心理学知识,给她排解学业、感情压力,隔着千里之遥,尽可能地去开导,就怕她钻牛角尖。实际上,在为她努力的同时,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在因疫情没返校、大四和考研二战在家的两年,我是闺蜜,无条件地接收她的一切信息,她的烦闷她的忧虑她的思考,当然更有她的喜悦。她有压力,我也很焦虑,只是不能表现出来。最难的、同时也是她长大以后了解最多的这两年,我们一起挺过去了。
唯一不变的是妈妈这个称呼,还有女儿说的,我是她永远的好朋友。但这些年,我俩的吵吵闹闹是少不了的,一般在几个小时后会和好如初。
昨天,大年初四,上午十点多我俩又狠狠地吵了一架。只是因为一件小小的小小的事情,说出来都小的可怜,你一句我一句,声调越来越高,从卧室吵到客厅,都让她奶奶评评理,哪句话说的不合适,哪句话让自己感觉难过。好在我们从来不会说脏话骂人,也从来不说重话狠话,不追溯以往老调重提,只就事论事。吵架也有了默契。
最后,女儿抹眼泪,跑回卧室叮叮当当收拾东西,奶奶去劝她,我不吱声生闷气。外出的先生回来,我小声告诉他,你闺女要离家出走了,正在装箱子呢。于是,隔壁又响起爷俩的嘀咕声。
中午做好饭,我到卧室门口问一句:妮,吃饭不,下午还去看电影不?女儿爽快答:去,吃。电影票昨天就在手机上下单了。饭桌上又是一片祥和。
去看下午场的路上,我踮着脚搂着女儿的肩问:可不可以以后不吵架,真的有些难受。女儿说:还是要拌嘴的,要不多无聊,家里也多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不好么。好吧,生活里也需要一点波澜起伏。
俩人一杯奶茶,你一口我一口,不多不少正合适。
看的是谍战片《无名》梁朝伟、王一博、黄磊、周迅等人主演。年初二看的《流浪地球2》,李雪健、刘德华、吴京等主演。我想看《满江红》,妮说:有点太密集,你才七天假,已经看两场了,这个以后安排,上班后咱们去看晚场,估计它的排片得到正月十五后。
于是,我们又策划,今天初五,让他爹开车带我俩到隔壁省城溜一圈,逛商场吃美食,美景看不看地视时间余量再定.......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