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在这里向学生们讲述了一下他们在学文之前应该做到的事情,也即一个君子应具备的行为道德标准。这个标准与孔子的仁的思想一脉相承。
首先是孝弟,我认为此处不是常规所说的在家孝顺父母,外出尊敬师长,入和出强化了在家在外都要做到孝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敬师长,忠于国家;在家与家人和睦相处,在外与朋友诚信相交了,始终以孝弟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是君子的底线和道德基准线。
其次是个人处事的准则,严谨,有信用,做老实人,做老实事,方正做人,值得托付和信任。这样的人在身边未必讨喜,但绝对值得尊重和赞赏。
再次是泛爱众,即具备博爱的精神,对大众有博爱的精神,所有事情就会从公而不是从私的角度出发,做起事情来就有天下为公的初心。
这些都做到了,就接近了仁,与有子说的仁如出一辙。这些都能践行,那么这个人就是君子了,接下来做什么呢?学问,即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因为有了这样的品质,能力越强越能为大众造福,而品质拙劣的人,本领越大,对这个世界越不好。
孔子通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告诉弟子,先修得,再学习,才能保持良好的出发点,最终学以致用,学以为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