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成长励志散文
论语新视界024|什么是孝:当牛做马的父母(春节特辑之三)

论语新视界024|什么是孝:当牛做马的父母(春节特辑之三)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19-02-04 06:50 被阅读350次

一起来,学《论语》!

论语新视界024|什么是孝:当牛做马的父母(春节特辑之三)

关于怎么做才是孝,《论语》集中记载在《为政》篇里。在孔子看来,入则孝,出则悌,爱众亲仁,都是为政。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论语·为政》2·21)。

在《学而》里,孔子讲了孝的概念,在《为政》里,则具体讲怎么做才是孝。前边,孟懿子、孟武伯爷俩分别向孔子请教孝道,今天,学生们来问孝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2·7)
论语新视界024|什么是孝:当牛做马的父母(春节特辑之三)

子游,姓言名偃,吴国人,子游是他的字,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应该也是孔子周游列国回鲁后收的学生,是孔子学院文学系的高材生。孔老师还是比较欣赏这个学生的。

这师生的一问一答,就好像今天说的大白话,应该好理解,但偏偏也有不同意见。

影响最大的朱熹《论语集注》认为,“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教授认为,这个注解是以“人养犬马”为喻,指出“人养父母而不敬”,则无异于养犬马。以“犬马”比拟“父母”,这本身即是不敬之至。“朱注实在不知所云”。

傅佩荣的理解来源于何晏《论语集解》转引的东汉经学家包咸《论语包氏章句》的注解。包咸认为:“犬以守御,马以代劳,皆养人也。”傅佩荣认为,是犬马皆能为人服务,比如犬守门、马载人,能服侍人,所以说其“皆能有养”,也就是皆能有其养人之道,但犬马不懂得敬人。傅佩荣反问,犬马若离开人群,就不能独立生存于大自然之中吗?是犬马要靠人养,还是人要靠犬马来服侍?直到今日,我们还说“效犬马之劳”以示感恩,这无疑肯定了犬马对人的服侍(奉养)之作用。

傅佩荣对全章的理解是:孔子的意思,从前所谓的孝顺,是在奉养父母时还尊敬父母;但是现在(春秋时代末期)所谓的孝顺,是只知奉养父母而少了尊敬之心。即使像犬马也能对人有所服侍,但犬马无知,不懂得尊敬人,子女若是对父母“养而不敬”,则这种子女无异于犬马了。

朱熹的理解是对的,傅佩荣的理解只对了前半部分,其对后半部分的理解,倒真的是不知所云了。

傅教授想多了。

人类对动物的饲养,无疑是为了用来为人服务的,但这种服务,不是动物对人的服侍。犬马离开人群,当然能够独立生存于大自然之中,但那跟人还有关系吗?孔子“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在季府做过“乘田”和“委吏”,也就是管牛羊的饲养、放牧、下崽等,以及仓库库管理员,保管、会计、出纳等,什么事都干,对下层生活极其了解,又循循善诱,运用日常道理教育人。孔子说,孝敬父母得真心,要不,就跟养条狗养匹马似的,把食物、草料给它们放上就行了,这样来孝顺父母,跟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论语新视界024|什么是孝:当牛做马的父母(春节特辑之三)

所以,孔子这里的真正意思,是说过去的人对父母行孝,都是真心尊敬父母,而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给父母送点吃的送点喝的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真心孝敬父母,那这样的孝敬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孝敬父母,要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在下一章里,子夏问孝,孔子教导的是,孝顺父母,要有好态度。这样,内心真诚、态度和缓去事奉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可怜天下父母心。试看天下的父母,哪个不是为了子女、为了家庭,就像犬、马那样劳碌呢?即使真的把父母比作犬马,那也是充满了感激的比喻了。

在现代社会,只顾自己过得好,对父母,只是送点米面、寄点钱,见面连个好态度也没有,甚至呵斥、打骂、虐待父母,养父母如同养犬马的人还少吗?而这样的人,则真的是犬马不如了。

论语新视界024|什么是孝:当牛做马的父母(春节特辑之三)

//图片来自网络//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点击下方“赞赏支持”和“关注”,关注并阅读连载《论语新视界》。
感谢一路有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新视界024|什么是孝:当牛做马的父母(春节特辑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ke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