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有小迷妹得知我隐藏的真实身份是律师后,往往条件反射的脱口而出一声“哇,律师嘢”。
然后紧接着一句“那你一定要背很多法律吧”。
我也只有“呵”了。

在我律师执业的多年以后,当我面对迷妹的这个问题时,我当然的想起那年的司法考试。
所以就想起了一个段子:
最近背了几天《刑法》分则,颇得意,见谁都想判他几年。路上,一只大黑狗撞了我之后扬长而去,我下意识就对自己说:交通肇事后逃逸,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丝毫不管它还有没有7年的活头。走了几步又补充:估计不满16周岁,不予追究。
后来又仔细一想,当时判得太草率了,它喝酒了吗?吸毒了吗?户口是国内的?不是国内的,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吗?有同伙吗?有同伙的话,是否是起主要作用?是累犯吗?在假释期间吗?是否是初犯?精神正常吗?是军犬吗?此外还有一些没有写在书上的潜规则,比方说是高干宠物吗?动物保护协会是否有干涉司法的电话打来?
是否有某领导的批示?最高检和最高法有没有新的司法解释出台?目前的刑事政策已经是宽严相济了,是否还得给予重判?要是它把狂犬病毒蹭在我身上,那是不是要数罪并罚呢?有太多、太多的因素还没有考虑到。

我国的法律法规到底有多多?
这么多。。。。。比闻一多还多,不,比许三多还多

01
学法律当然是要背法条。
不仅律师背,检察官也背。
如果检察官会背,你律师不会背,法官估计会有律师水平不如检察官的主观判断。
不仅律师、检察官要背,法官也是要背,不然的话法官如何判断到底是律师背的对还是检察官背的对。
02
会背法条那又怎样,需要在法庭用到的法条大家都会背。
单从最高人民法院还要花大力气紧锣密鼓的出台各种司法解释,足以看出——会背法条那又怎样。就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来说,先后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二)、(三)、(四)”,不会过多久,就会有(五)。
因为还有那么几个公司法的法条律师们背会了,但是还不太会用。
03
在法院的司法解释之外,法律理论以及法律逻辑对法律的理解与适用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将法条以正确的方式运用到具体的法律问题上。
对一些抽象的法条、抽象的字眼的理解,就要多费一些脑细胞了,比如“情节严重的”,什么叫严重?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理解。再比如“等”,对于有没有这个等,专家们就能够写一篇学术论文。
04
等等,突然想到了滑雪。
我已经把滑雪的注意事项倒背如流,准备做几个漂亮的动作,觉得搞个“大回转”、“小回转”不在话下,但是当我刚滑上斜坡,紧跟着就是头着地加雪地打滚。
法律运用也是一样。熟背法条、会点逻辑学那是当然,还得多在雪地打几个滚才行。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著名法学家霍姆斯在其著作中就说,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
因此,法律条文不是鲜活的,逻辑也不能使法条变得鲜活。
对于争议解决,既然将争议交由律师来解决,就要相信律师。
你不会比律师更有运用法律的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