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差扬州,见到了多年没有谋面的老同学朱康兄。朱康兄,年长我5岁。读大学时,他是我们的班长。当年我们是同一寝室,朝夕相处,亲如兄弟。毕业三十多年,我们只见过一次面。那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在扬州开座谈会,我作为非国有书业代表前去参加。当时朱康兄正担任扬州市政府秘书长,工作非常忙碌,他利用早晨招待我吃早茶,匆匆叙旧。这次相聚,他已经退休闲赋。时间充裕,我们聊的话题足够多,聊的也足够尽兴。
午宴期间,有几位图书界的朋友作陪。我们从教育图书谈到了家庭教育。朱康兄谈到他和儿子的一段对话录,非常有趣也给人启发。
他儿子研究生毕业时,父子俩做了一次深度交谈。
朱康兄对儿子说:“你马上要成家立业了,我首先要和你算笔账!”
他把儿子从出生到研究生毕业的总花费罗列出来,接着说:“这是老爸老妈对你的投资,如果你要考博,我们会继续投入也愿意投入。不过,投资是要回报的!”
“回报不是让你还钱,而是要求你对下一代也要投资,如果你的投资大于老爸,老爸就赚了,否则就赔了。”
接着,朱康兄话锋一转,对儿子说:“对子女的投资,如果仅仅用钱来衡量,那老爸太low了!”“有两件事,希望你比老爸做得更优秀。一个是持续咱们家的书房建设,但不是摆设,将来能够花费一定的精力陪伴与指导孩子读书。再一个是熟记《朱子家训》,切要言传身教。”
朱康兄不愧是做过“大领导”的,在家庭教育上也抓住了核心问题:一是“阅读”,二是“以身作则”。
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教育信仰的真谛。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而阅读恰恰就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人类迈入现代文明,文字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试问,哪个生命不是从阅读中开始建构一段段成长的情节?哪段人生不是从阅读中臻于完整的布局?所以,教育家们一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屋没有窗户,等于鸟儿没有了翅膀。
“家书”二字的本意是家人的书信,但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不妨也可以理解为家中的藏书,乃至家中的阅读文化,那么,作为家长首先要“写好”这本“家书”,营造一个真正的书香门第。
家庭本身也是一部最耐人品读的蓝本。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行为便是一行行沉默的象形文字;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操行便是一章章经典。因此,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身教最重要!但是我们很多人恰恰相反,给孩子的要求,都是去完成自己小时候没完成的任务,或者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把孩子也压垮了。所以你要管孩子,主要也是管自己。
所以,“家书”二字,我们不妨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言行范本。那么作为家长,要“写好”这第二本“家书”,让优秀的家风代代相传。
子女教育投资需要钱,但“家书”建设的软投资更重要,“家书”抵万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