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功,我一直充满期待,这可能是一个潜意识中一直推动我努力的原因。
当然,可以翻译成《自卑与超越》的动机,也可能是《动机与人格》中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可能是“认识我自己”的冰山下逻辑。
回忆成功,能够让我马上想起来的有:
1.村子里第一个上大学的长辈,听着父母说他边干活边学习的故事极为传神,他让我知道自己没准也可能成功。
2.比我年长三岁的大哥,他是距离我最近的考上985大学的大哥,我特别喜欢和他聊天,他那里无论是娱乐八卦还是历史科技都有独到的见解,当然,最给力的是他可以辅导我数学和物理的难题,他给我对未来看得见的力量。
3.985大哥还给我分享《毛泽东传》、《林肯传》、《青年文摘》和拿破仑.希尔的《思想致富》,这让我知道书籍的力量,我开始找到这个物美价廉的抓手。
这是在高中以前对我有重要影响的回忆片段,后来还有同侪的良性竞争和希冀、好朋友不羁的性格和考研的决绝、教练式的探索…
整体来看比较个人化,因为每个人的体验和经历都有差异。
后来我就想理解成功的底层逻辑,或者说找成功的方程式,一方面想更多成功体验,一方面也是好奇。
其实,关于成功,你会找到很多答案:命运、天才、勤奋、聪明、品德、专业、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
今天想说的是这样一个方程式:
成功=意愿*心智*能力-阻碍/环境
最早我会觉得很像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
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加上环境因素就有了时空的考量,我觉得更严谨。
意愿和热情很像,属于人没有被遮蔽的初始状态,所以企业招聘对的人很重要。退而求其次可以通过改善技能和心智也能部分提升入意愿,因为涉及到心流体验。
思维方式,强调看问题还有非黑即白外的多阶渐变灰阶视角。这依赖深刻的成长体验,一般都会伴随挑战、磨难和痛苦。
能力可以理解成知识和技能,这部分可以通过读书、咨询、上学和培训等方式获取。
阻碍更多的是指内心的限制性思维形成的阻碍,不相信自己,怀疑自己等
环境更多指的是组织或者社会环境的土壤,保守还是开放,封闭还是创新,包容还是狭隘,鼓励还是打击,利他还是自私…
内心的障碍和外在的环境形成的阻碍是反比例关系。
如果不那么复杂的理解,我的理解是一条:内外因的和谐统一。
内因即思维、意愿和能力多么强大,也要看外部环境是否适合发挥。反过来也一样。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成功本身值得推敲,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