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调整I:第97天
《论语》阅读:第58天
早上打开简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文章,在首页中有出现,我也知道,自己现在的水平还不是很好,能持续在首页的出现,也是对再次成为日更作者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原本病怏怏的状态,还可以大睡一天的状态,被这个意外的收获,打了一针兴奋剂。
我现在需要进入工作的第二阶段了,内部外部一起抓了,所以工作就要如同写作和阅读一样,每天都要坚持做到一些,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有很多的改变。
这次的回总部一周,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开直播,好像事情也是蛮多的,当然这个也是个借口,就如同健身,瘦身,一样的道理。人之本性-惰。
在自省方面我养成了习惯,在惰方面我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善,找一个什么样的契机点,让这个惰逐渐在我的体系中不再凸显。
公冶长篇
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
此处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是说他才智出众,堪当重任。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仁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人,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没有囗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囗才呢?伶牙俐齿地同别人争辩,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他是否可称得上仁,但为什么要有囗才呢?”
孔子曾说过,“刚、毅、木、讷,近乎仁。”其中,“木”和“讷”就是少说话,不要逞口舌之利,只有这样才能接近于“仁”的境界
与人争论没有赢家,只会使事情更加糟糕。关于这一点,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把“避免与人争论”列为说服他人的一项重要原则。
总结
不与人争论
说到这个点,我发现我最近做事上反应没有之前快速,似乎开窍了些,总是先捋清楚,再给与行为,之前的状态一直是反应极速,现在的反应是比之前慢,不是说我没有预判,对事物的预判总是很精准的,就是表达的时候会慢,不知道是喜还是悲?
自我认为是一件好事情,随着职务不断上升,哪有看到一路碎嘴的成功者。
学者一定是要学而致用,学而传播。
切己体察 日日精进 贵人慎言
苟日新 又日新 日日新
吾辈用功 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一分人欲便复得一分天理 何等洒脱 何等简单
不怨天 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