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人聊起三国的故事,都让我很兴奋。话题都很多。今天又有人聊到了廖化,并聊起那句很多人都知道的成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有人说这是《三国演义》贬损了廖化,说廖化是矮子里头拔将军,蜀国没人可用了。以我目前通读《三国演义》程度,基本上很多细节都有注意到。我还没有发现有贬低廖化的章节。关键是廖化活得时间太长。本来他与五虎将魏延是同时代将领,后又与夏侯霸姜维张苞关兴张翼同时代领兵。这些人都过世了,他还活着,用此好像是书中无大将。
个人觉得,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赞誉过高。但是,最后的待遇不高。封侯比魏延廖化和黄忠都晚,而且地位也不高。三国演义真正贬低的人物倒是有一个,那就是魏延。魏延是真有能力,而被生拉硬扯描述成一个叛将。这个有点太不合常理。罗贯中笔下的廖化,确实是给了很高的赞颂的。只因为他很早就跟随关羽,关羽被东吴杀害,被迫降吴,之后又千方百计逃回蜀汉,并委以重任,封官进爵。多次随诸葛亮出征。战功赫赫。当然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廖化的笔墨表述不可能像对诸葛亮关张赵马黄魏延他们的笔墨,远远不如。毕竟不是主要人物。甚至不如蒋琬费祎这些人。
蒋琬费祎的地位在蜀汉后期那是相当的高。官拜大将军,就相当于曹魏的司马懿的地位。人们过多的渲染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但是,诸葛亮时代的蜀国,也就是短短的十多年时间。诸葛亮死后,费祎抛弃诸葛亮的国策,变穷兵黩武为发展国内经济,使得蜀国在未来的三十多年中,处于不败之地。
虽然姜维多次提出征讨魏国,被费祎压制。真正的蜀国发展,是在诸葛亮死后的三十多年时间。诸葛亮穷兵黩武连续发动以卵击石的主动出击,耗尽了国内的物资,人口急剧下降。如果诸葛亮再多活几年,蜀国早就被灭了。幸亏诸葛亮死了,蜀国才有喘息的机会,蜀国在费祎的领导下,养精蓄锐,发展经济,国家渐渐强大虽然如此,魏国的发展更加强大。
刘禅也是被三国演义贬低的一个人。其实他是爱民如子的一代明君。当邓艾的军队兵临城下,刘禅的手中还有由诸葛瞻统领的三万精兵。刘禅为了蜀国人民不再遭受战争之苦,毅然而然选择投降。保全了几十万人的性命。这是一代明君。
后人传出的扶不起的阿斗这些典故,就像廖化作先锋一样,都是误传。以讹传讹。刘禅和费祎心心相通,两个人配合的天衣无缝。刘禅的投降,是救万民于水火。是很伟大的。他不会为了他家的基业让百姓受苦。司马家族的人,也很敬重刘禅,给了他封了侯爵。蜀国的的大臣们也都官复原职,百姓安居乐业。刘禅在洛阳的封地生活,物质条件很丰富。待遇是正国级。晚年生活很幸福。
司马师经常探望刘禅。有人说是监视,不过我觉得是随便拉家常,没啥目的。
司马师问他:你觉得这里好还是成都好呢?他极具智慧的回答:天下都一样。司马师又问,你还想念你的蜀国吗?刘禅说,蜀国的人民脱离战乱,我这里也替他们高兴。后人却偏偏忽略刘禅的苦心,嘲笑他忘记祖国。硬编出:此间乐不思蜀这样的混账句,这才是对刘禅最大的贬损和污蔑。
我除了通读三国演义数十遍之外,还会以三国志等辅佐、佐证。试图分析出自己理解的真正历史。三国志,对一些不太主要的人物,寥寥数笔,看不出什么。刘禅的豁达与睿智,后人看不懂,所以横加指责。他是怕战争对民众的伤害。他主政的三十多年期间,比较少的同魏国开战。除了姜维的几次不太大的战争,有些还是自卫,他确实同费祎是一唱一和的,两个人的观点都很接近。姜维的几次征讨申请都被费祎否决了。当时的费祎的地位高于姜维。费祎和姜维的矛盾由来已久。三国演义中也有一段描述费祎被刺杀的场景。有人怀疑是姜维派的人。姜维培养刺客去谋杀费祎。姜维是诸葛亮的积极捍卫者。他跟诸葛亮一样想的是蜀汉统一全国。这是他的信念。完成刘备未完成的统一大业。姜维后来也是继承他的衣钵。我看过很多研究三国历史的人写的文章,很多人都怀疑是姜维培养的的死士刺死了费祎的。马伯庸先生更加出语惊人。说是当初马谡并未被杀,而是逃跑了。最后找到姜维,姜维雪藏他,并培养了他为死士,混入宫内伺机刺杀费祎。
诸葛亮有着严重的汉朝正统的观念。 如果当初曹操请他出山,他未必会答应。但是他也不看重刘表,虽然他生活在刘表治下的荆州,而刘表也是汉室宗亲,一直没有出来做官就是看不上刘表。后来刘备到来,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欣然应允。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明知道形势不妙的情况下,主动征讨魏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应该是做给别人看的。而且,他并不想占领很多土地。后来,他死后为什么要让跟他观点不同的蒋琬和费祎接班呢?这个很有意思。他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费祎们否定他的国策让费祎们养精蓄锐。因为费祎们不打仗,别人不会说什么人家原来就是蜀国的官员。
诸葛亮目的很明确:我在任,不得不打,我死后,你们接任,就不要打了,好好安民。很多人在研究三国时候,没有人不认为,蜀国国力不如魏国吴国,之所以主动出击,这个就有不同解释。
关羽是很好的将才,但是不是帅才。战略方面还是差一截子。他不可能独当一面。当初,刘备让关羽守荆州,有点任人唯亲的意思,觉得自己的兄弟,放心。但是,诸葛亮不太放心。他了解关羽。他们有一段话很有一点意思,诸葛亮问关羽,曹魏来袭如何?答:出兵拒之。诸葛亮又问:那东吴来袭?答曰:出兵拒之。这些都是很正常,兵来将挡吗。诸葛亮又问了一句:如果曹操和孙权同时来袭,若何?这就考验一个人的战略眼光了。关羽的一句话,让诸葛亮大失所望。心想,荆州完犊子了。关羽说:分兵抗之。诸葛亮说,你千万不能这样啊,这是自取灭亡。我来告诉你,你一定要切记啊:东联孙权,北拒曹操。不能分兵。本来你就兵力有限,你还分兵这不是自取灭亡吗。果关羽没有听诸葛亮的。死翘翘了。当初,他跟曹仁于禁们在樊城打仗的时候,东吴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背后打他。还想跟关羽搞好关系。结果关羽数次辱骂孙权,又要宰了诸葛瑾,才让东吴大为光火,才有吕蒙智取荆州的好戏上演。
关羽的狂傲自大成就了吕蒙也成就了曹的一员大将徐晃。徐晃解救了樊城之围一路狂追关羽,逼得关羽在麦城被俘身亡。徐晃也被曹操盛赞。从此“长驱直入”这一成语流传后世。长驱直入。这个成语的典故就是说徐晃追杀关羽这一段的。
我每次看这一段,都觉得很解气。真的我看三国演义跟别人不同。很看不惯关羽。每次他倒霉我都很开心。这个人太讨厌了。当时,于禁被俘,庞德被杀,徐晃临危受命统兵去救樊城。关羽当时想拉拉关系,因为他们当初是好朋友,都是曹操账下的武将,关系很好。但是,徐晃突然大声喊道:将士们,抓住关羽赏千金封万户侯。关羽纳闷,怎么突然变脸了?徐晃义正辞严,说,我俩关系是很好,但是私交不能废公。我们今天各为其主。
关羽尝到了被好友追杀的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