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反复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尤其是校园里的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群体,精力丰富,且敏感好动,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对目前的防控措施有些怨言。
好,我们把视野放大来看这个问题。
空间角度:当前处在一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然是变局,就有很多不确定性。不能不提俄乌战争,为什么会有这次战争?为什么会打成这样?接下来会是什么走向?欧盟属于被绑架的一方,说了不算,美国才是背后的主要力量。美国到处煽风点火,在背后不断递刀子,为的就是消除威胁,打压可能超过自己的对手,我们和俄罗斯一样都在被打压之列。以台制华,芯片法案,搅局南海,美日韩军演……明火执仗,越来越无耻,虚伪、阴险、豪横……可恶至极!就这样的美国,注定要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但是以什么方式,什么时候,仍是极大的不确定性。再者,就是新冠疫情,人民日报,连续两天发文,阐明“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必须的也是可持续的,“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损失”,“一些国家选择“躺平”,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不是因为不想防控疫情,而是无法防控也没有能力防控。”疫情的发展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就用确定性的手段来应对。整个世界的情况也是如此,“做好自己的事”,增强自信,走好自己的路,才能实现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时间角度:《建党百年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高度概括了我们百年来走过的路,“……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历史推进到今天,我们已经开启了新的征程,也做出了“两步走”的部署安排,未来30年,注定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也注定要经历风雨坎坷,这就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凝心聚力、同心同力,一起筑梦未来。
空间、时间,交织成了当今的世界。除了这个外部世界,我们还有一个内心世界。外部世界共有、相同,内心世界却各不相同,因为,我们的站位不一样,成长经历不同。
当下的我们,20多岁,恰好是把注意力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的阶段,需要在不断自知、自察、自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进而定义自己。“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找到问题的答案,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从两个转变入手:一个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一个是从索取到付出的角色转变。
他律到自律这个很好理解,关键就一点: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重点说说索取到付出,一方面是物质层面,一方面是情感层面。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父母全方位的给予,把自己固定在了索取的位置上,随着长大,我们要学会关心别人,从关心父母开始,打电话问问,“最近工作忙不忙,身体怎么样……”然后是朋友,然后周围的人,然后扩大到整个社会。如果总在索取的站位上,就会一直是挑剔的眼光。举个例子,我们学习的教室,如果站在索取的位置上,看到垃圾遍地,你的反应就是抱怨,吐槽,换个付出的位置上,你可能就会主动打扫打扫……不断付出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变的越来越包容。
回到主题,疫情下的焦躁,或许是因为我们对外部世界给予了太多关注,而且还是很小的一部分。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内心世界,放在自我的成长上,或许就可以平静一些。
给个建议:以更大的格局来认识外部世界,以更多的思考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实际行到改变自己,促成内外世界的和谐统一,实现个人的快速进步与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