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人一生都是在发现自己,形成自己,构成一套自我系统。
因而在学习知识之前,不如先探索如何成为自己。
我们的学校在教授知识。
是的,没错,是知识,knowledge.
知识是什么呢?百度汉语词条:1.人们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
好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知识呢?
为了了解世界,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可以找出无数个理由来阐述学习知识的意义。
但是,我们其实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经常性的感到迷茫,
我们在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的年纪就开始了漫漫征程
高考上岸之后的貌似“自由”状态却将我们带进了“迷茫”的漩涡:我们站在20岁的节点,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感到迷茫,感到无助。
更可悲的是20岁意识到这些之后,nothing happened.
我们似乎要重新开始一段征途了。
忽然厌恶这种被现实推着走的感觉。
我的前二十年都用在哪里了?
哦 学习 。
学习让我获得了什么?
知识。具体来说: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
以及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还有在学习过程中塑造的我们自己。
第一个收获可能会在今后的十年被我抛弃。
第二个收获使我获得一个门票。
第三个收获使我获得我自己。然而这个自己是用前二十年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顺带塑造的。毕竟现实是成绩第一位。
接着我们用第三个收获带着第二个收获接受社会给我们的馈赠——大学中一流的平台与资源。
然而我们的第三个收获:经历了18年塑造出的自己真的有能力接受、运用这些知识了吗?
没有的话,我们该如何运用好我们的第二个收获。
有什么东西剥夺我们的前十八年,“教给”我们“应学”的知识,然后在有限的四年时间里馈赠给我们一流的资源,期待我们好好利用,(积累技能、研究自我、探索世界……)否则就是对你前十八年倾注资本的辜负。
真是个流氓。
我们是否形成了健全的能力以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我们为什么没有形成健全的能力?
——因为在前十八年里,我们被“教给”了知识——以成绩为主导的知识。
然后我们在之后才开始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自己真正想要的,但是已经十八年过去了。
我并非在强调当今教育在“育人”方面的缺失,我是在完全否定当今教育的内容。
Ricardo Semler在他的教育改革实践中这样设立一所学校,他在演讲中这样说道:
“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会说,不要再担心教学材料了。我们大概有针对2-17岁年龄的10种绝佳的设想。例如,作为人类,我们要如何定位自己?于是就有了一个教授数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地方。我们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于是就有了一个教授音乐和文学的地方,等等,还有语法。
我们还做了一些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的事,这些可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事,我们却一无所知。我们完全不了解爱,完全不了解死亡,我们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所以我们需要学校提供一些思路告诉我们每一件我们不知道的事。那就是我们工作的主要部分。”
社会总是希望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成长。他们把教授“成长”寄托给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塑造。他们总是说现在的大学生如何如何没有家教——不论及家庭教育的差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到底是谁在推卸责任。
他们把成长的任务、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自己,当我们只是孩子的时候。
我希望“教育”可以教我们成为自己。
了解自己并不比了解宇宙简单。
生而为人,我还是想先成为自己,再了解世界。
期待着未来我们的学校教育。
/这只是一些脱离社会物质基础的胡思乱想,不负责任地希望能引起你的一些思考。我们接受知识的速度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直在加快,想象,在未来某一天,接受知识比吃饼干还要简单,那么类似Ricardo Semler所设立的学校是不是早已普及了。
公众号:
胡思且乱想
我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