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是最有效率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人人都需要学会的交流方法。
第一个技巧是,热情能够挽救演讲。
成功的演讲,只有7%的内容是靠语言传递的,有38%是靠语调、语速等声音附加特质传递,还有55%是靠肢体语言传递,比如手势、动作、眼神交流等。
所以,演讲时,说话一定要有情感,而不是简单的拿着稿子照着念。李开复说:“挽救一个糟糕演讲内容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热情,这种情绪能遮掩99%的缺陷。”但是,也要注意,表现热情的方式,并不在于你的声音有多大,而在于你的语调有多真诚。
在演讲方式上,最好使用接近谈话的方式,语言要简单清晰,不要用复杂的句式,不要咬文嚼字。但是跟谈话时不同的是,很多人讲话时会下意识地用一些“嗯”“哦”这样的停顿词汇,这种缺点在演讲时会被放大。如果你需要思考,那就直接停顿,不要借用语气词。
此外,演讲时要注意节奏感,好的演讲者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顿,什么时候声音应该放大,什么时候语气要加速等。
第二个技巧是,准备好精彩的开头和结尾。
在开头方面,一个干净利索的开场白至关重要,首先介绍自己是谁,然后说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李开复说,很多人讲了半天,也许讲了很多段子、抖了各种包袱很搞笑,但是演讲完了你不会记得他演讲的目的是什么。
李开复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有一次演讲时,他开头就说:“今天我要来讲一个非常认真而严肃的话题,就是你们毕业后失业怎么办?”观众听到这句话马上就被吸引了,因为有了紧迫感和代入感,观众自然就会想要认真听你讲话。
结尾如果很草率的话,也会让演讲大大减分。有几种结尾的方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是,重新强调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其中发人深省的观点;第二种方式是,如果没有好的选择,那就干脆戛然而止,直接说谢谢;第三种是愿景式结尾,比如李开复在一次谈人工智能主题的演讲结束时说:“在人工智能取代重复性工作后,人类终于重新有时间可以享受人文艺术的美好。”这个愿景式结尾,让大家不仅不会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感到恐慌,反而产生了期待和想象。第四种是警句式结尾,比如马云演讲时,用“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作为结束。
第三个技巧是,注意非语言表达。
前面提到过,55%的演讲内容是靠非语言方式传达的,比如人的仪表、举止、语气等。公开演讲时,面部表情在演讲的大部分时间应该传递的意思是:我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我说的内容很有价值,这个事情很重要。
在其他体态方面,眼神要向前看着听众,不要翻眼球,不要看向角落,也不要频繁地看电脑屏幕或者笔记。可以走动,但不要斜靠着东西说话,比如靠着讲桌。用手势能帮助表达,可以让演讲不太死板,但是要自然,不要刻意,手势要跟表达的意思匹配。面对很多听众时,可以适当夸张一点。不要手插裤兜,也不要显得坐立不安。
第四个技巧是跟克服紧张情绪有关的。
不要跟大家说自己很紧张,或者为自己的紧张道歉,那会让你失去自信;如果因为紧张而发抖,可以试着握拳,或者手扶着讲台,但手上不要拿讲稿,因为纸张会放大你身体的抖动;如果看听众的眼睛会让你紧张,那就看观众的头顶,观众不会发现的;如果演讲中间忘词了就直接跳过去,很可能根本不会有人注意的;停顿不是问题,不要害怕在演讲中停下来,停顿可以是你强调重点的机会。
第五个技巧是,演讲前至少要练习两次。
多做练习就是最好的准备,练习越多,你的自信心就会越强,表现也会越好。练习时,可以请家人或者朋友当听众,演讲结束后请他们给出反馈,也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
另一种方法是,可以用录音或录像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演讲过程,然后通过回放来找到自我改进的方式。
李开复提醒说,每一次演讲都至少要练习两次,练习时也要确保自己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所有内容。然后,如果担心自己在讲台上可能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可以准备一份打印出来的讲稿带进去,以防万一。
第六个技巧是,在演讲之前,上台前可以先和前排的人聊聊天,一方面可以缓和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你自己减压。在上台前做几次深呼吸,可以降低血压,让头脑清醒。放松脸上的肌肉,张大再闭紧眼睛和嘴,但是要注意别让其他人看到。
最后,李开复总结说:“演讲绝不是朋友间的闲聊,是一种受过训练后的表演。因此只要进行刻意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一场80分的演讲。但是请永远记住:所有的技巧都代替不了内容和思想本身。你要表达的观点永远凌驾于所有的技巧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