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林清玄的文笔,自然,清新,真实,委婉,带着一丝丝忧伤,就像秋天淡淡的风,充满了感性和厚度。他常用佛学的眼光审视世俗社会,思考现实人生,对佛教哲学有他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细细品味,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那些对生活细微的描写,满载着他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8955/9ed1f40901356e7e.jpg)
知道林清玄是因为一次和梁主任闲聊写文章,梁主任说有的人写的文章很有“味道”,比如台湾的林清玄。我当时听了非常好奇,百度了一下,拜读了他的一些文章节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买了一本林清玄的《散文精选》,因为参加晨读小组活动,平时每天要花2-3小时完成读书写作业任务,周末又想放松,一直没拆封,最近参加的活动告一段落,开始翻看起来。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长相和他的文字一样的“耐人寻味”,很难想象,那样不修边幅的长相居然能写出如此的清新雅致的文章。“温一壶月光下酒”“青山白发”“发芽的心情”“吾心似秋月”……光是名字,就让人有点熏熏然。书中那些对生活的点滴书写,更是让人读起来恍如感受一种置身其中的平淡真实。生活本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借助作者的笔,加入诗词的晕染,佛法的升华,别有一番滋味。
读林清玄的文章,不自觉的被作者那种豁达的胸襟所感染,那种道法自然般的流露,总能让我放下很多浮躁和纠结。听他叙述着那些故事,内心仿佛被温柔的抚摸过,来上一杯清茶,体味一下作者写作的心情,内心也跟着或快乐,或悲伤,或兴奋……除了看,我还喜欢读上一读,并用手机录下来,朗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觉又是不一样的。总之,看林清玄的书,就是很放松,很舒服。但是,我现在要求自己多去思考和体会,作者的笔法、技巧、思想等等。
以前我觉得读书是一种能让人心静下来的好方法,现在觉得,读书是一种让人深入思考的好方法。我之前只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想看的内容简单的书,自从加入晨读小组之后,读书变成了一种成长的任务,如果说管理学、历史学是因为好奇、因为感兴趣、因为觉得有必要,那么后来的保险学和经济学真的对我毫无吸引力,因为上车了,我就不能下车,硬着头皮读下来,跟着队友们一起前进,感觉自己的抗压能力都变强了,原来不敢做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愿意去试一试。另外,还感觉自己的视野和心境也开阔了许多,毕竟知识是那样的博大精深的,本着积极主动、善于思考的心态,努力去了解,是对自己认知能力的升级。这种改变,就像S老师说的,人不能总是在自己的舒适圈,要努力打破自身的边界,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真正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