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毕淑敏作品精选》。一同事看到了,说:“毕淑敏的作品我读了两篇之后就不想读了。”我心里难道是她写得不好?同事就接着说:“她的文章太过温情,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温情?我连一篇都还没读完,不理解她说的温情是什么意思,只能微笑以示回应。
今天终于看完了她的处女作《昆仑殇》,似乎理解了她说的“温情”。小说大概讲述昆仑山边防部队的长官,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和升职调离昆仑山,主动向上级申请带部队在昆仑山这个高寒地区进行拉练的事。故事的结局,长官成功升职调离了昆仑,可他手底下的士兵死的死,伤的伤,甚至有的连尸骨都未能找到。而他们如此惨重的拉练结果,连上级的一句嘉奖都没有得到。
这样描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个让人气愤甚至愤怒的故事。但从她描写的小说来看,你明明觉得那里不平,想要路见不平一声吼,可你就是吼不出来。你会在为那些死伤的士兵难过、哀悼、叫屈时,隐隐又觉得一切也不是长官一人的错,他也又他的苦衷,他也不是一个完全无情的人,总之,就是让你恨不起来。于是,你看完小说时所有汹涌澎湃的情感就没了喧泄口,只能放在心里慢慢消化。这样温情的写作对于脾气火爆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折磨。对我来说,倒也还能接受,毕竟,经历了一些事之后,我们就明白,不是所有的感情都可以用横冲直闯的形式喧泄。
所以我又接着看了她的《藏红花》和《预约死亡》,对她温情的写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佩服的是那位同事,既然只读了她的两篇作品,就能用“温情”这个词来进行评价。这是多么高度概括且精准的评价呀!小说里的人似乎都存有人世间最温暖的情感,读者读完也只能将一切感悟温温吞吞的抒发出去,这就是她说的“温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