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阅读教学为什么要强调课型的区分?
统编版教材中,相关课型的区分在一年级还不太能看出来,到了三年级,课文就分为两种类型,或者两种课型,一是精读课,二是略读课。初中教材“精读”干脆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课外阅读,就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温儒敏说,精读课主要是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
上好精读课,一要看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二要看精读课的课后思考训练题,对于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还可以前置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方法究竟学得怎么样?还可以链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相关内容,这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中倡导的一种课型叫做“精读引领课”。
而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方法究竟用得怎么样?也可以链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相关内容,这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中倡导的另一种课型叫做“略读实践课”。
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例如,实验项目还提倡孩子上好“组文阅读课”和“自由阅读课”等。关于课型,这里不再举例说明。
关于上好预习课,温儒敏说,小学怎么上好精读课?就是要安排好预习,预习课上主要就是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作铺垫和引导,激发阅读的兴趣。当然,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倡导的“单元预习课”所完成的三项任务,都是为后续课型做铺垫的,这里不再赘述。
文体与课型是不能混淆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不同文体的的特点及阅读方法。温儒敏说:“我特别要说说另一种课型的混淆,那就是不管教学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教学程序和讲法。有的上诗词课,也要分析主题意义;上童话课,就和教学小说差不多,还是人物性格、艺术手法分析等等。不同的文体课型应当有变化。何况课型不变化,没有节奏,老是那一套,学生能不腻味?”
学段与课型也是不能混淆的。我一直给老师们说,教材文章调整后,我们应该受到一些启示,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为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从六年级调整到三年级?
同样,为什么都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里的文章,有的选在了三年级教材,有的则被选到了五年级教材?
课型重要,阅读策略非常重要。明白了这些课型,我们可以依据课型,建构阅读体系,实施策略阅读。关键是要把每一种课型放到具体的单元中,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每一种课型中,实施相应的阅读策略,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