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上文中的绝学无忧一句,折磨了我一周都无解,怎么解释都不通,都觉得牵强。打开百度,清一色的解释,都是拒绝学习,就没有什么忧虑了。这显然不是老子的本义,老子是图书馆馆长,饱览群书的大智慧之人,怎么可能说出这样拒绝学习的话?不可能。如果开篇三句“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中的绝,翻译成拒绝学习那些假仁义的伪学还勉强能说得能,但把拒绝用在“绝学无忧”中做解释就离题十万八千里了。
好不容易又找到一篇了相反的解释,穷尽一切学习,达到最高境界的学问,就没什么忧虑了。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怎么可能穷尽一切学问?再说了,最高境界的学问是什么样的?按归老子前两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话,他对文字的把握,是极有分寸的,不可能说出那么绝对的话的,不像朱程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那么决绝,老子只是说少些私心和欲望,那么同样在后一句的“绝学无忧”也不可能有那么极端的意思。再把这个“穷尽学习”的解释放在开篇三句“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中,就成了老子鼓励大家学习投机取巧、钻营偷盗,更是离题十万里。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到底什么才是?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很不甘心的看了几遍原文,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了几遍,即然“绝”两种解法都不对,那错不在于“绝”,而另寻他路,那只能在“学”上了,既然“学习”、“学问”都不通,那是不是还有其他解释呢?
再读几遍,意思慢慢显现出来了,文章的前三句“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解释为拒绝学习假的仁义道德、投机钻营,如果把这类的学习暂且命名为“伪学”,那么把最后一名“绝学无忧”解释为拒绝学习以上三种“伪学”,意思是不是就通了?是的,至少我认为是通了。
所以我认为“绝学无忧”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在本章中的解释,仅是说不要学习文章中那三种伪学,并不是说不要学习,或者是穷尽学习。独立出来,或者放在其他环境中解释,那又另当别论。比如我们单独说“绝世武功”,就可以说是世上最好的武功,单独说”绝学无忧“也可以说成是最高的学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