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谈谈边界感

谈谈边界感

作者: 梅九条命 | 来源:发表于2021-04-28 23:32 被阅读0次

    官方年纪无限逼近30的时候,总是会频繁收到亲朋好友们的“灵魂拷问”:有男朋友没?怎么还不结婚?在哪里工作?工资多少?我给你介绍个对象要不要?这些问题,本该可以说是隐私,可以无可奉告,但总是被打着“关心”的幌子人口普查。

    《听见她说》第2集中,杨紫扮演的女儿在镜头中泣不成声地告诉母亲,二十多年独自抚养她长大的母亲,以爱之名地“绑架”她。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偷看女儿的日记,干涉女儿的感情,在母亲看来,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权利。还有比如翻看伴侣的手机,朋友间的自来熟和佯装不客气的越界举动等等。

    记得有次在看奇葩说,大张伟随口说了一句:人世间所有的欢乐与悲伤都来自人际关系。刹那反应过来,还真是!作为一个社会依存的个体,社交这件事在整个人生中如影随形,被动主动都得维系。而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交的心理定义。

    社交关系中的“界限”,又个很玄妙的东西,距离太远显得生分,距离太近又让人不太舒服。很多时候,人际关系中会存在边界模糊的情况:一方认为这是一种友好或亲密的表示,而另一方则感觉生活受到了严重的侵犯。这将会导致关系中的许多矛盾和冲突。

    什么是边界感?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刺猬效应”,也叫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指的是:人际交往就像寒冬中的刺猬,需要通过聚集来取暖,但如果靠得太近,身上的刺就会扎到彼此,于是需要通过不断摸索,最终找到舒适的 “安全距离”。而这个“安全距离”可以推演成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边界。人际交往中最舒适的状态就是:远而不疏,近而不入。

    我们应该把边界感这个意识植入在基本的交往礼仪中:不随意问年龄、收入,偶尔借用别人手机不要随便翻看……不懂这些礼仪常会给人一种缺乏教养的印象。但除了这些基本礼仪,我们有时候会把边界感模糊的行为,误认为是真诚不见外?

    至少我是不以为然的。坦诚不等于无理,亲密不等于冒犯。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边界感都非常重要。在成年人的交往中,“边界”是一个成年人的基本修养。

    以我最近的一个例子:最近在学一个新技能,因为这个事由认识了些恰好组成一个班级的社会各界人士。这个群体的特色是短暂时间内的强烈的目标导向,在培训的场域中是一体的,对于技能这件事有十足的共同语言,可以充分探讨和互动。但反之一旦结束回到各自的生活和岗位,大家又其实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状态,因为不管是年龄、兴趣、职业、生活背景等各方面,都是大相径庭的。在这样的场合里,于我而言就是在那个当下扮演学员的角色,也维系着那个角色下的“同学”关系。但从这个关系毕业以后,不存在共同交集的我们理应会慢慢的疏远。这个背景下,我秉承的是友好不冒犯的情况,可以聊一聊无关紧要的信息,但有一些“自来熟”小伙伴问我年龄、职业、收入等信息,就会让我感到冒犯和下意识的疏远。

    不管是类似这样的临时组成的人际关系,还是职场,同学,朋友,亲友,乃至亲密关系,都应该有这个边界意识。否则,对双方的关系极大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我有时也在反思,是否是自己对于社交过于敏感和封闭,总是倾向于超低频率自我暴露。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小坚持,每个人对于边界感的心理界定可以不一样。我们可以明确自己的边界底线,深刻感受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什么样的程度会觉得当下出现了不适感,从而坚定的守住底线,在一定的时候学会拒绝。在适当的时候说“不”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之间良好关系的保护。

    用边界意识来提醒自己,尊重彼此的个人价值,包括你的尊严、你的时间、你的精力,避免不舒适和冒犯感,或许能迎来更容易的社交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边界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gm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