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一

作者: 俆语汀州 | 来源:发表于2020-07-16 00:03 被阅读0次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他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晏殊的名声后,于景德元年(1004年)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参与殿试,神色不惧,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宋真宗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歧视江南人,想打压晏殊,真宗说:“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如前代张九龄辈,何尝以僻陋而弃置耶?”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景德三年(1006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获罪外贬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晏殊任光禄寺丞,因父亲去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宋仁宗继位,由嫡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臣议论纷纷,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

相关文章

  • 忆小莲

    晏几道,晏殊之子,延续了晏殊的诗词才华,虽然在晏殊逝去后家族没落,但其一生也算平淡,没有太大的波澜。 晏几道出生富...

  • 晏殊一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

  • 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

  •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

  • 晏殊

    又恐在梦中

  • 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1]),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聪慧,...

  • 晏殊

    学晏殊的词,先要了解他这个人。转摘网络美文一篇。 晏殊素描:位极人臣雅痞写作 “太平丞相”,富贵气象,却醉心于“酒...

  • 晏殊

    《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中又用了一次: 元巳清明例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

  •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 戏说晏几道:荣光与凄凉,一个读书人终其一生的自我超越!

    ​在开始之前,要先说一说晏殊。(戏说晏殊:人生三境界,他看得通透!) 晏殊,又称同叔,工诗善文,以词闻名,宦海沉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晏殊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gs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