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三的回忆
高三的时候,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那时候除了学习的书,真的特别渴望看一些课外的书籍。只是那时书籍太贫乏了。
高三搬到了老校区,那个校区是没有图书馆可以借书的。去书店买本书,经常要二十块钱左右,那时候这些钱真的是太多了,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才只有100块钱。有时候,能买到便宜的盗版书,就已经是特别欢喜的事了。
书籍越少,反倒越是渴求。那那时候看什么书都会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太渴望了。现在,买了很多书,都搁置着,即使看,也不会有如饥似渴的感觉了。
关于《西楚霸王》,我最先看的是电影。我记得那是一个周末,我放假回家,赶上下雨,家里不用去下地干活,所以都在家里休息,看电视。
当时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就是《西楚霸王》,当时真的特别喜欢西楚霸王,也为他最终的放弃和失败感到无比的惋惜。从此西楚霸王这个角色就在我的脑海里有了一个特殊的地位。
后来,在学校附近一个卖盗版书的小店里,我看到了一本西楚霸王的书,我特别惊喜,如获至宝,由于是盗版,也很便宜,我记得是5块钱,我很开心的买回去,终于有一本我能买的起的喜欢的书了。
那会学习太紧张了,同学们争分夺秒地学习,经常有早上四点多就起床到教室学习的人,压力很大,看课外书就更有些说不过去。于是,我就选择在宿舍熄灯后,打着手电看书,用被子把自己全部围住,使光线一点也露不出来,这样可以躲过查宿舍的老师。
我至今仍记得,完全躲在被子里,真的很闷,但是拿着手电,在安静的夜晚,看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我又真的很开心,很愉快。
二、重新回味
昨天,我重新看了这部电影,才发现他是九几年的电影,很古老。重温我曾经心目中的英雄,居然感受如此不同:
1. 成就霸业的人是目的性强,狠心理智,但没有感情的人。
开篇的一幕,就让我极为震撼:刘邦反了,秦军去他家里抓捕他的家人。他的母亲在逃跑时,太过于不舍她的一些财务,被秦兵追上,他的妻子吕雉果断的砍断了车的缰绳,丢下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在“救救我啊”的喊声中被秦兵一刀杀死了。
这一幕,触目惊心,吕雉太不同寻常了,心够狠。理智的要死。
刘邦知道后,自然十分心痛,但是他反秦,在举起反秦大旗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可能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包括自己的亲人。
2.刘邦、吕雉和项羽、虞姬的性格,价值观都截然相反。
刘邦为了成功宁愿当小人,为了活命,可以违心的演戏。吕雉,更是狠角色,能出谋划策。他们夫妻即使没有什么感情,但是刘邦知道吕雉可以帮助他,这也是价值。
而项羽和虞姬却是截然不同的人。他们太重感情,夫妻恩爱。当项羽失去了叔父,失去了很多亲人的时候,他说,失去了至亲的人,我要这江山干什么。大概是这个意思。他觉得最珍贵的东西是情感。所以他能够为了虞姬,把阿房宫给烧了,能够不顾生命安全,去大火中救虞姬。情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他这么重感情为什么杀死了秦国二十万的俘虏,因为是替他的亲人们报仇,也是因为重感情。
3.政治需要功于心计的人
然而他们这是在战场,可能作为一个王者,需要的更多的是功于心计。项羽的重感情,思想简单,甚至善良,都不适合那个战争的年代,反倒刘邦这种人更适合。所以,当时那么强大的项羽,最后却被刘邦抢夺了江山,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是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不代表历史。
4.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能择其一。
吕雉,心狠,但是她帮刘邦夺得了霸业,自己也拥有了权力。但是她看项羽和虞姬的时候,她也是羡慕的。她看到项羽为了救虞姬,不顾生死时,他问刘邦,如果是我,你会这样做吗。不用回答,她自己也知道答案。理智如刘邦,他怎么可能会这么做。他想到的当然时权衡利弊是第一。
拥有权力,却不能拥有那种真挚的情感。
而虞姬,拥有爱情,却只能自刎乌江。
你只能选择一种东西,不可能全都占有。可能这也是人生的一种诠释吧。
不同的年龄,即使看相同的电影,感受竟然也是这样不同。经历了人生的不同阶段,才会看到不同的含义。所以,人生也很奇妙。
(19年库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