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天蓝物理学到阳明心学》,有感而发,写些牢骚。
然而数学和物理学并不能涤荡人心。我可以说你长得很美,但我不能说你长得“很科学”。正如科学不能解决善恶美丑的问题。否则,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风气为啥不是同步提高的呢?
儒家与墨家的分道扬镳,正好使儒家得以专注于人文道德的研究。我读王阳明的心学,是把它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来看的,通过心学体系的训练,所明之大道也只是为人处事、坚定意志、独立思考等等这种学问,而不是物理学和数学。这种道理只要自己想通了,做人做事还用去翻看六经么?已经变成习惯融入血液了嘛!
而想通过心学去学习科学知识,那就是想瞎了心了,本来就是走差了路,王阳明当年若是总结出了用竹子做对照实验的方法,也许心学就变成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了。科学是没有捷径的,但是为善为恶,喜怒转念,本是一念之差的事情。想通了,就想通了,瞬间的事情。
心学和科学知识(外物)没啥直接关系,但是,我因为心学的素养,养成了遇事独立思考,不怕强大的对手的习惯。学习困难的知识从一点一滴做起,“渐渐盈科而进,怕没有枝叶花实”?做事讲良心,为人养一身浩然正气。这种性格的磨练,才是心学和儒学的价值啊!
而且知行合一的知和行本来就不是知识和行为这种现代汉语的概念,用这种概念去看心学,你都不知道王阳明在说啥,看不懂还能怪谁呢?作者说的一点我很同意,就是大家太想追求捷径了,连学习“捷径”都想走捷径。“欲於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想看懂心学,先把一些基础概念搞懂再说吧。
以上只是个人读易经和心学的一些小得,个人之见,难免偏颇,愿与大家进一步交流。
一个人真的懂的了阳明先生的那些话,看懂了心学,就会立即去做了,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那股英气,是能够感觉出来的。我个人从读传习录以来,自觉受益良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