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月,是浓烈的乡思与哀愁之情。举目远眺边塞月夜,烽火台下的无垠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走近一瞧,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借这寒气之物,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笛声响起,是谁借芦笛声倾诉无尽的哀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融动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惰?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跨过如霜的月地,仿佛能到达那日夜思念的家乡。目光之中,满怀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迫。
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故乡。秋月,不仅是分外月光皎的,它又是清冷的。只有孤身远客,秋月才会融动他们的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沉萧条、年华易逝。抬头凝望明月,不知不觉地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又不知不觉,渐渐低下头,陷入沉思。
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是月下独坐时的悠闲生话。夜与人融情于一体,夜也静,人也敦。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光影,反衬无边深林的昏暗。没有描绘弹奏舒啸之状,却给人一种特殊的语言;没有表达喜怒哀乐之情,却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独自一人坐于深林之中,却并不因此而感到寂寞,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还在时时照耀着自己。
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刻夜郎西”。月,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忧虑。“愁心”?为何诗人满怀愁绪呢?诗人既有对反人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社会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友人远在龙标,侍人只能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与担忧托付于明月,让它向友人遥致诗人的一片深情。
月月,寄托了太多的情感。有哀愁之惰,有思乡之情,有悠闲之情,也有怀旧之情。或许,那皎皎夜空,只有明月,才能使人们吟咏,才能寄托人们那复杂的无尽情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