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在路上碰见刚下班归来的小学老师朋友。朋友满脸疲惫。朋友是小学毕业班的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决定每天晚上延长一个小时放学。毕业班的老师每周补课一天,学生却每天放学后还要补课。朋友说,学生很疲惫,没有学习的动力。他班上有几个学生,对于老师的测试卷只写选择题,剩余的时间就睡觉。这些放弃学习的学生,老师感到特别无奈。
无独有偶。办公室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老师分享了一件事情,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参与中考监考的老师说,有学生来到考场只趴在桌子上睡觉,试卷上名字都不写。监考老师实在不忍心,毕竟是决定学生命运的考试。监考老师提醒学生写上名字,并且答试卷。学生没有丝毫的感谢或者愧疚,反而带着挑衅的囗气说,我头痛,不写。然后继续睡觉。据消息人士说,中考中白卷的数量超过一个特别数字。其实,不仅中考,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班都会有自我放弃的学生。只是我们没有特别的关注而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谁不想学习?谁不想有一个好成绩?谁不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什么原因让学生变成对学习没有欲望,甚至逃避的现状呢?
第一,功利性的,重复性的教育。做为人,从生下开始就有学习的欲望。而进入学校之后,学习被异化为考试,被窄化为竞争,被绑架为升学率。学校中的学习已经不是对个人能力的弥补与提升,而是为了达到或者超过一个目标而已。学习看似与个人有关,其实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关系。分数与个人有关,而分数与个人的成长关系不大。大量的时间用来重复知识点,而重复是对学习好奇心的最好扼杀。学习没有考虑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而是用一个笼统的材料满足所有人。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很难被看到和满足。学校教育中泯灭了个体的需求是丧失学习欲望的根本原因。
第二,无限的否定。学校教育不考虑每个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知识储备,而是让学生有着相同的评价标准。评价中落后的学生得不到任何的鼓励和支持,相反会有更多的否定。落后的一群人,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肯定,得到更多的是否定。不断的否定让他们自己也不认可自己,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因此,他们在考试中放弃答卷是他们能够做出的唯一反抗。老师们根本没有真正的用心改变他们,只是努力的让他们提升成绩。在他们最没有能力改变的地方改变他们,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的没有自信,更加的迷失自我。
第三,冰冷无温度的教育。所有人打着为孩子的口号伤害着学生。学校延长补课不是为学生,而是为了升学率。不顾学生学习一天的身体疲惫,随意延长时间,学生身心都受到伤害。老师根本不关心后边的学生,眼中只有好学生。差别化的对待让学生感受不到温暖,反而是一种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