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苗苗读书会22期-“坦然面对生命的离去”

苗苗读书会22期-“坦然面对生命的离去”

作者: 苗苗健康美学DS | 来源:发表于2024-06-09 11:43 被阅读0次

【作者-健康美学导师苗苗】

往事如沙

  要不要隐瞒亲人去世

  沈先生,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听我讲述这几个月来困扰我们全家人的烦恼,下面是我的故事。

  先从我的家庭说起吧,我的外公外婆今年都是83岁,育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是儿子,也就是我舅伯,然后是两个女儿,我姨妈和我妈。外公外婆是农村人,但外公读书特别争气,考上了大学,进了w城的机关单位,一直在w城工作,而外婆则带着三个孩子在农村生活。后来我舅伯和姨妈都在农村成了家,外公把外婆和年幼的小女儿(我妈妈)接到了w城生活,一直到现在。外公外婆除了抚养我,我舅伯唯一的儿子扬哥也是由他们带大的。

  现在扬哥已经结婚、成家,有了宝宝,还是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我周末从学校回来也会看望两位老人,帮忙做点家务。姨妈和舅伯一直在乡下,逢年过节来看望一下二老或者打电话问候,春节时也会把外公外婆接回乡下住一阵子。

  今年5月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我家。我舅伯骑电动车时被一辆卡车撞了,伤势严重,送到医院救治。刚开始他的意识还很清醒,身上也未骨折,医生说会慢慢好转,我们全家人就商量着,等舅伯好一些了再告诉外公外婆这件事,以免两位老人担心。谁知过了两天,舅伯突发脑梗,被送进了ICU。

  接下来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妈妈和扬哥对外公外婆借口说加班或出差,轮番在医院值守,我偶尔周末回来,也要装作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照旧和两位老人聊天说话。外婆年纪大了,特别喜欢说起从前的往事,尤其是姨妈、舅伯还有我妈妈小时候的糗事,每当听到她说起舅伯的时候,我心里都特别难受,他们不知道自己唯一的儿子正躺在急救病房里,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死神夺走生命··6月7号,舅伯还是离开了我们。考虑到外公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外婆身体也不好,如果他们得知唯一心爱的儿子已不在人世,两位高龄老人很有可能撑不过这一关,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件事继续瞒下去。

  隐瞒这么大的事并不容易。村里和我外公外婆一同成长起来的老一辈们,甚至骂我姨妈、妈妈和扬哥不孝,这么大的事情都瞒着家里。但我妈当时说:“自己的爹妈自己心疼,不能为了面子拿两位老人的生命开玩笑。即使以后事情戳穿了,被外公外婆骂甚至打,只要不让两位老人承受这突如其来的丧子之痛,就值得了。”当时我们的考虑是,因为从舅伯离世到出殡人土还有一

  段时间,不能让两位老人受到二次伤害,所以必须隐瞒。之后么时候说出真相,再由全家人合计。到时舅伯已人土为安,两位老人只用承受一次痛苦。而且大家平复好心情了,也都有空了,才能分出精力照顾好两位老人。

  在舅伯的后事尘埃落定之后,我们打算元旦的时候一起到外公外婆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两位老人,如果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人多也好有个照应。但最近家里人又不太想摊牌了,打算继续隐瞒,如果老人问起来,就说舅伯跟着村里人去新疆摘棉花了……前一阵子,外公外婆已经有些起疑心了,因为舅伯在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没来看二老,甚至连电话也没打一个。外公给舅伯打电话,却显示停机,他跟扬哥说让扬哥叫舅伯给他打个电话,扬哥搪塞过去了,但不知道还能瞒多久···

  对于有些重男轻女的外公来说,这个儿子就是他的命根子。

  舅伯刚刚退休,正准备安度晚年,却遭此横祸,对于这个家庭,尤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二老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舅伯出事的时候,我们克服了良心上的障碍,拼命把这件事情掩盖下来,告诫多方亲戚朋友一定不能把这件事情透露给二老。但是现在,旧的一年行将结束,新一年的春节即将来临,我们不知道还要不要隐瞒下去。如果瞒,还要瞒多久?还能瞒多久?如果不瞒,应该选择怎样的时机告诉二老?毕竟我们知道,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就是这个家天翻地覆甚至分崩离析的那一天,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两位老人挺过了这一关,却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就像您在书友会上说的,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当碰到生老病死这种人生的终极问题时,都会变得不值一提,我深有同感。这也是我从记事起,第一次经历生命中的至亲离开人世,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人生命的脆弱和面对死亡时的无助。我和外公外婆感情很深,一方面担心他们得知真相后身体撑不住,另一方面担心他们从此一蹶不振,再无求生的意志。我知道这个问题很艰难,也并非一定要寻求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只是想和您分享一下我的故事,如果有幸能获得您的指点,助我们找到良心上的依托,则更加感激不尽。

  我的回信

  按照常规的解释,只有在真实的情况下,人才能有真实的反应;在知道了真相以后,才能好好地做出安排。

  我们无法代替他人做出决定,我们也不知道他人对痛苦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强,哪怕是我们觉得自己很了解的至亲,我们也不能百分百肯定。

  如果是从前的我,我可能会建议你如实告诉老人家,但是,现在我的想法有所改变,因为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的一个朋友,也曾面临类似的状况。她的爷爷奶奶年纪都挺大了,身体都不大好,曾一起住院疗养。后来,奶奶先走了,她的家人也没将奶奶去世的消息告诉爷爷。

  在奶奶病逝之后,平时常常念叨着老伴的爷爷忽然沉默了,不再问起老伴。她和家人渐渐地也明白了:爷爷已经发现了。一段时间里,她的爷爷都不再提及奶奶。

  我想那就是亲人之间的一种默契、一种直觉。

  再说回到你的来信。我觉得,你的外公外婆心中已经隐约觉察,唯一的儿子出事了。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所以他们也不会直接地找你们要一个真相。

  他们会偶尔试探一下,得到假的答案。然后在你、你的父母和其他亲友的隐瞒之下,假装什么都没觉察。

  他们会焦虑紧张,隔一段时间再试探,再得到假的答案,然后试图欺骗自己。

  直到他们完全无法欺骗自己,心中默认了事实,他们才会逼问事实,或者主动承认事实——他们什么都知道了。

  因此,如今的我觉得,对人性,唯有小心翼翼地去处理。

  已经无法在伤害和不伤害之间去选择,只能在巨大、突发的伤害和缓慢、持久的伤害里,选择一个大家都能承受的方式。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外公外婆崩溃失控,因身体受不住而出事,你的妈妈如何承受这种痛苦?你的妈妈觉得难以承受,所以选择隐瞒。

  我们中国人有深层次的、隐蔽的心理活动,我们觉得活着,维持现状活着,就是最好的。我们更加倾向于选择拖延,然后默默消化。在期望和绝望之间,在将信将疑之间活下去。

  这大概是我们文化中的一种特征——静水深流,把惊涛骇

  浪都藏起来。生命的复杂性在于不能用对错去衡量,只能以心论心。

  如果是我,我会同样选择隐瞒。直到瞒不住,再说下一步如何去做。最坏的结局,仍然是在意料之中的,成年人都懂得。

  我有一次看纪录片,是李嘉诚的专访。李嘉诚说了一句话:

  “一生之中,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绝对不告诉妈妈。”

  我想一个历经世事、富有阅历的老人,他的人生经验,也许更加贴近人性和人心。

  来自Cindy的第二封信

  沈先生,非常感谢您的解答,让我受益匪浅。

  看完您的回信,我深刻感受到,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原来和阅历是有很大关系的。作为一名还未走上社会的学生,我眼里的世界非黑即白,揉不得沙子,所以我非常讨厌说谎,因为说谎意味着隐瞒、欺骗与背叛,即使谎言是善意的。

  可您用理性而客观的文字让我领悟到,谎言并不都是冷酷的,也可以是温暖的;谎言并不都是黑暗的,这取决于说谎者内心的颜色。有些事情,当我们觉得难以启齿的时候,并不一定要说清道明,对方也许并没我们想的那么笨,只是他们也不愿挑明。既然如此,倒不如保持默契,如此便好。

  我们谁也不是圣人,没权利也没必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假装主持对人性正义的审判。人性没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日子是我们自己在过,不求人人满意,但求无愧于心。

  昨晚,我告诉了妈妈我与您通信的事情,给她看了信和您的回信。对您的想法,她深有同感。其实,也许都知道该怎么做,只是内心还差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爱之人一直说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您让我们看清了心,明白了前进的道路。

  再次感谢。

  

  沈先生,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听我讲述这几个月来困扰我们全家人的烦恼,下面是我的故事。

  先从我的家庭说起吧,我的外公外婆今年都是83岁,育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是儿子,也就是我舅伯,然后是两个女儿,我姨妈和我妈。外公外婆是农村人,但外公读书特别争气,考上了大学,进了w城的机关单位,一直在w城工作,而外婆则带着三个孩子在农村生活。后来我舅伯和姨妈都在农村成了家,外公把外婆和年幼的小女儿(我妈妈)接到了w城生活,一直到现在。外公外婆除了抚养我,我舅伯唯一的儿子扬哥也是由他们带大的。

  现在扬哥已经结婚、成家,有了宝宝,还是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我周末从学校回来也会看望两位老人,帮忙做点家务。姨妈和舅伯一直在乡下,逢年过节来看望一下二老或者打电话问候,春节时也会把外公外婆接回乡下住一阵子。

  今年5月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我家。我舅伯骑电动车时被一辆卡车撞了,伤势严重,送到医院救治。刚开始他的意识还很清醒,身上也未骨折,医生说会慢慢好转,我们全家人就商量着,等舅伯好一些了再告诉外公外婆这件事,以免两位老人担心。谁知过了两天,舅伯突发脑梗,被送进了ICU。

  接下来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妈妈和扬哥对外公外婆借口说加班或出差,轮番在医院值守,我偶尔周末回来,也要装作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照旧和两位老人聊天说话。外婆年纪大了,特别喜欢说起从前的往事,尤其是姨妈、舅伯还有我妈妈小时候的糗事,每当听到她说起舅伯的时候,我心里都特别难受,他们不知道自己唯一的儿子正躺在急救病房里,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死神夺走生命··6月7号,舅伯还是离开了我们。考虑到外公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外婆身体也不好,如果他们得知唯一心爱的儿子已不在人世,两位高龄老人很有可能撑不过这一关,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件事继续瞒下去。

  隐瞒这么大的事并不容易。村里和我外公外婆一同成长起来的老一辈们,甚至骂我姨妈、妈妈和扬哥不孝,这么大的事情都瞒着家里。但我妈当时说:“自己的爹妈自己心疼,不能为了面子拿两位老人的生命开玩笑。即使以后事情戳穿了,被外公外婆骂甚至打,只要不让两位老人承受这突如其来的丧子之痛,就值得了。”当时我们的考虑是,因为从舅伯离世到出殡人土还有一

  段时间,不能让两位老人受到二次伤害,所以必须隐瞒。之后么时候说出真相,再由全家人合计。到时舅伯已人土为安,两位老人只用承受一次痛苦。而且大家平复好心情了,也都有空了,才能分出精力照顾好两位老人。

  在舅伯的后事尘埃落定之后,我们打算元旦的时候一起到外公外婆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两位老人,如果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人多也好有个照应。但最近家里人又不太想摊牌了,打算继续隐瞒,如果老人问起来,就说舅伯跟着村里人去新疆摘棉花了……前一阵子,外公外婆已经有些起疑心了,因为舅伯在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没来看二老,甚至连电话也没打一个。外公给舅伯打电话,却显示停机,他跟扬哥说让扬哥叫舅伯给他打个电话,扬哥搪塞过去了,但不知道还能瞒多久···

  对于有些重男轻女的外公来说,这个儿子就是他的命根子。

  舅伯刚刚退休,正准备安度晚年,却遭此横祸,对于这个家庭,尤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二老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舅伯出事的时候,我们克服了良心上的障碍,拼命把这件事情掩盖下来,告诫多方亲戚朋友一定不能把这件事情透露给二老。但是现在,旧的一年行将结束,新一年的春节即将来临,我们不知道还要不要隐瞒下去。如果瞒,还要瞒多久?还能瞒多久?如果不瞒,应该选择怎样的时机告诉二老?毕竟我们知道,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就是这个家天翻地覆甚至分崩离析的那一天,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两位老人挺过了这一关,却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就像您在书友会上说的,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当碰到生老病死这种人生的终极问题时,都会变得不值一提,我深有同感。这也是我从记事起,第一次经历生命中的至亲离开人世,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人生命的脆弱和面对死亡时的无助。我和外公外婆感情很深,一方面担心他们得知真相后身体撑不住,另一方面担心他们从此一蹶不振,再无求生的意志。我知道这个问题很艰难,也并非一定要寻求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只是想和您分享一下我的故事,如果有幸能获得您的指点,助我们找到良心上的依托,则更加感激不尽。

  我的回信

  按照常规的解释,只有在真实的情况下,人才能有真实的反应;在知道了真相以后,才能好好地做出安排。

  我们无法代替他人做出决定,我们也不知道他人对痛苦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强,哪怕是我们觉得自己很了解的至亲,我们也不能百分百肯定。

  如果是从前的我,我可能会建议你如实告诉老人家,但是,现在我的想法有所改变,因为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的一个朋友,也曾面临类似的状况。她的爷爷奶奶年纪都挺大了,身体都不大好,曾一起住院疗养。后来,奶奶先走了,她的家人也没将奶奶去世的消息告诉爷爷。

  在奶奶病逝之后,平时常常念叨着老伴的爷爷忽然沉默了,不再问起老伴。她和家人渐渐地也明白了:爷爷已经发现了。一段时间里,她的爷爷都不再提及奶奶。

  我想那就是亲人之间的一种默契、一种直觉。

  再说回到你的来信。我觉得,你的外公外婆心中已经隐约觉察,唯一的儿子出事了。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所以他们也不会直接地找你们要一个真相。

  他们会偶尔试探一下,得到假的答案。然后在你、你的父母和其他亲友的隐瞒之下,假装什么都没觉察。

  他们会焦虑紧张,隔一段时间再试探,再得到假的答案,然后试图欺骗自己。

  直到他们完全无法欺骗自己,心中默认了事实,他们才会逼问事实,或者主动承认事实——他们什么都知道了。

  因此,如今的我觉得,对人性,唯有小心翼翼地去处理。

  已经无法在伤害和不伤害之间去选择,只能在巨大、突发的伤害和缓慢、持久的伤害里,选择一个大家都能承受的方式。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外公外婆崩溃失控,因身体受不住而出事,你的妈妈如何承受这种痛苦?你的妈妈觉得难以承受,所以选择隐瞒。

  我们中国人有深层次的、隐蔽的心理活动,我们觉得活着,维持现状活着,就是最好的。我们更加倾向于选择拖延,然后默默消化。在期望和绝望之间,在将信将疑之间活下去。

  这大概是我们文化中的一种特征——静水深流,把惊涛骇

  浪都藏起来。生命的复杂性在于不能用对错去衡量,只能以心论心。

  如果是我,我会同样选择隐瞒。直到瞒不住,再说下一步如何去做。最坏的结局,仍然是在意料之中的,成年人都懂得。

  我有一次看纪录片,是李嘉诚的专访。李嘉诚说了一句话:

  “一生之中,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绝对不告诉妈妈。”

  我想一个历经世事、富有阅历的老人,他的人生经验,也许更加贴近人性和人心。

  来自Cindy的第二封信

  沈先生,非常感谢您的解答,让我受益匪浅。

  看完您的回信,我深刻感受到,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原来和阅历是有很大关系的。作为一名还未走上社会的学生,我眼里的世界非黑即白,揉不得沙子,所以我非常讨厌说谎,因为说谎意味着隐瞒、欺骗与背叛,即使谎言是善意的。

  可您用理性而客观的文字让我领悟到,谎言并不都是冷酷的,也可以是温暖的;谎言并不都是黑暗的,这取决于说谎者内心的颜色。有些事情,当我们觉得难以启齿的时候,并不一定要说清道明,对方也许并没我们想的那么笨,只是他们也不愿挑明。既然如此,倒不如保持默契,如此便好。

  我们谁也不是圣人,没权利也没必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假装主持对人性正义的审判。人性没我们想的那样简单。日子是我们自己在过,不求人人满意,但求无愧于心。

  昨晚,我告诉了妈妈我与您通信的事情,给她看了信和您的回信。对您的想法,她深有同感。其实,也许都知道该怎么做,只是内心还差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爱之人一直说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您让我们看清了心,明白了前进的道路。

  再次感谢。

这是一篇生命教育的文章,亲人是我们一生的牵挂,突然的离去会有很多心中的不舍;记得我表姐过世那会,我是很震惊的,才40几岁,儿子刚大学毕业,自己的美容店也经营的很好,本来可以好好享受美好的日子,自己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离世,这是最让我舅舅舅妈痛心的;我从此也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开始更多关注健康,希望家人都健康,健康在一起就是幸福,就有家人爱,就有家。

相关文章

  • 坦然面对离去,乐观面对人生

    回忆几位亲人的离世 (可能会涉及到在世的亲人信息,也或许有些记不清楚了,只是觉得还能彰显所谓亲人的感情和亲...

  • 坦然的面对生命

    身体被困住了,直面生命的沉重与艰难。当身体变得不能受自己所支配,除了早点认命,真的没什么他法。 腾空思维,细究我这...

  • 面对生命的离去

    3月9日 这是我进入大学后第四次听说有同学自杀了,似乎我们都习以为常了,或者说见怪不怪。这次我震惊了,一个刚...

  • 面对生命的脆弱要坦然面对

    以前感悟生命的脆弱,觉得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轮回,没有什么大不了了,可是当我经历的朋友带来的晴天霹雳的消息,让我的内...

  • 一样一样

    文/圈圈 我总认为自己应该坦然面对死亡,应该坦然面对意外。最高的境界是做到泰山崩于眼前,神色不变。 生命的质量不在...

  • 百鸟朝凤

    爱,并非舍不得他离去,而是知道他要离去时,我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依旧在继续! 当我看了《百鸟朝凤》之...

  • 病秧子

    因病离去的人大多会坦然接受生命结束的事实 而身边的人几乎是无法面对现实 在患病的那一刻起 求生的意志不断的滋生 越...

  • 不昧因果

    人生遭遇,各有因果,倘若一切皆有定数,该离去的都会离去,该来的都会到来。那就把该做能做的事做好,然后坦然地面对一切...

  • 人生遭遇,各有因果

    人生遭遇,各有因果,倘若一切皆有定数,该离去的都会离去,该来的都会到来,那就把该做能做的事做好,然后坦然地面对一切...

  • 请坦然面对年龄

    请坦然面对年龄 作家苏童说,人可以坦然面对生,坦然面对死,但是许多时候却不能坦然面对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苗苗读书会22期-“坦然面对生命的离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mb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