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课程已经过半,非常惭愧,我连班上的同学还没认全。
按照老师教我们的方法,任何事情都不能单一归因。上了7次课,20多个同学还没认全,这事儿对我来说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素因:素因是天性因素,不可改变的。我天生就是“脸盲症”,认人能力极差。经常走在路上对面人跟我打招呼,我只能条件反射似的反应,人家都过去两道街了我还没想起是谁。在单位也这样,不认人,因为这吃老亏了。为此我曾下决心练过,每见一个人都仔细端详对方的面容,跟神经病似的,但没用,该记不住还记不住。这是我的一个短板,只能从别的地方找补了。
诱因:诱因就是为什么引起。这好说,因为我每次上课都坐在后面,靠墙那排,抬起头只能看见同学们的后背,瞧不见正脸儿。瞧不见正脸儿当然就不认识,谁也没这本事,说“这人我认识,后背眼熟!”你要问我为什么每次都坐后排,有俩原因,一是我把前排的好座位让给其他同学了,二是我来晚了。
持续因:持续因就是这个现象为啥能够持续。这也好说,我每次去上课,都是打定主意,铆足了劲要跟同学们好好聊聊,多认识俩高人的。可是啊,这一下午仨小时的课满满当当,从进门开始这脑子就得飞速运转,光听光记就忙活不过来了,哪有心思琢磨别的,抽不冷子老师再抽查提问,能把你吓死!下课后,天也黑了,山高路远的大家都得赶紧回家洗衣服看孩子写日记去,所以很快就散了。这是持续现象,每次都这样,所以啊我不乐观估计,照这样到结课大家也认不全。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素因、诱因和持续因。很明显,我这是牵强附会,信口胡嘞,目的是把这三个概念再熟悉一下,您不用真当回事儿。
当然了,也不是都不认识,有几位同学我还是很熟悉的。
郑凌老师,是我在研修班认识的第一位同学。原因很简单,第一次下课后,大家一起往外走,我随口问了一句,有没有跟我车往西部走的,郑老师就搭腔了。这就是缘分那!只为在茫茫人海中多问你一句……车上我们聊了很多。我特别佩服她,人家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这要在日本得享受多少福利啊,多了不起,而且还能挤出时间上研修班,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比比人家,我有时候想偷懒简直都不好意思。
白玉恩老师,是离得最远的,也是到得最早的,每周日上午的自习也不落下。他在泰安,每次上课得提前一天坐动车赶到青岛,第二天上完课再赶回,真得是很辛苦。而且他学习很勤勉,基本功也很扎实,我看过他的课本,每一页都画满了各种标记。上学有个好同桌很关键,这不我最近几次都跟他坐在一起。最近小白老师自己的工作室开张了,起名叫“麦田”,非常好的名字,听着就田园自然又不失大气。
陈睿老师,我想班里很少有人会不认识她,因为她的经历太独特了,部队工作20多年,现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居然就“退休”了,你说说,这得遭多少“羡慕嫉妒恨”哪!这是开玩笑,按说一般人早在家享受生活了,她不,非得又出山找工作,不停地学这学那,真是非常勤奋。而且,陈老师的研修日记也写得很好,经常让我眼前一亮。忘说了,现在我上课右边是小白老师,左边就是陈睿老师,有这两位天才加持,我想不提高都难。
一提到程治磊老师,我就想用四个字:高山仰止。那确实是高啊,得有1米9吧,每次看他伟岸的身材坐在这个小教室里,我都替他挤得慌。当然了,人家最主要是水平高,学问高,第一次上课自我介绍,程老师说自己是“写稿子的”,听到这句话我就心生敬意,因为我在单位也干过几年“写稿子”的,知道这一行不容易。程老师文章写得好是公认的,老师多次表扬,我也看过他很多篇,瞧人家那个文字,那个情感,那个思辨,那个阅读量,真是不服不行啊。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韩国美女宋洪莉老师。不对,人家是中国美女,但在韩国留学,无论气质形象还是穿着打扮都很“韩范儿”,尤其是那个声音,特别轻柔,特别沉静,特别疗愈……找她咨询一开口病先好一半儿。宋老师不仅形象好,学习也特认真,我看过她整理的课堂笔记,不用编辑就可以直接出书了。而且我们都观察到,最近几节课她基本成为了李老师的“御用记者”,每节课都会提出至少3个以上的问题,每个问题后面,老师都会评价一句“这个问题很好”。声音好,问题好,俩好嘎一好,我们就光剩听了。
我们班里还有很多出色的同学,像临床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勤勤恳恳的街道干部,工作繁忙的私企员工,一心为家的全职妈妈。还有天各一方的远程学员,尽心尽力、传帮带领的老学员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我当初参加研修班的目的,是想找把自己放在一个队伍里,从每个人那里吸收养分,让自己走得更远而更持久。现在来看,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