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温暖的孩子

温暖的孩子

作者: 晔子_0568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22:41 被阅读0次

    为什么有的孩子像一颗人见人爱的小太阳,而有的孩子却浑身充满了抑郁阴暗的气息?为什么有的孩子童年无忧无虑?而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真正快乐过?

    孩子,仅仅是家长和老师的话题吗?也许你从未意识到,在孩子身上,你可以探知关于人性的全部秘密——读懂了他们,就读懂了我们自己;温暖了他们,也就是温暖了整个世界。

    如何才能养育温暖的孩子?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和心理学家安东尼·比格兰呼吁改造家庭、社区和学校人际关系环境,让创造“滋养型”环境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识和行为规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究竟什么是“滋养型”环境?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是什么?强迫孩子,与逆反心理、反社会人格有怎样的关系?让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真的可取吗?怎样给孩子快乐地“立规矩”?如何正确地夸奖或批评孩子?

    我有不少朋友都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心理学知识,最终达到了跟孩子良好沟通的目的,让我很是羡慕。在我家里,有时候确实会发生我不经意说出的话,刺痛了孩子的心,他会对我说:“妈妈,你刚刚说的话让我很难过。”我说:“我已经很小心了,那你来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办?”他会很委屈的说:“明明你是大人,你还来问我?”是啊,作为成年人,我真应该通过学习心理学家们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及实践成果,真正读懂我的孩子,也让我自己不断的努力成长。

    温暖的孩子

    关于强迫

    今天想来谈谈家长的强迫行为。因为强迫行为普遍的存在于亲子关系中,对孩子伤害极大。强制的形式包括:责打、呵斥、讥讽、嘲笑、漠视、嫌恶,以及唠叨。行为学家认为早期人类发现,用令人反感的方式制止对方的侵害行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类基因便将强制偏好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种下意识行为。被强制的痛苦体验会给孩子种下反社会行为的萌芽。如果老师和家长总是动粗,孩子就会有样学样。他将因此学不到更高级的能力,比如互相体谅、抑制冲动或者以幽默的方式缓和矛盾。长大以后,不但知识学的少,还很难掌握得体的社交礼仪和情绪控制技巧。大量证据显示,高度强制的家庭和社会组织会造成成本高昂的行为问题。

    在充满强制行为的家庭中长大的儿童更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也更可能学业挫败、吸烟、吸毒和酗酒,最后走向少年犯罪。及至成年,这些人更可能跟同伴争执,与爱人离婚,而且养育出的小孩也会出现跟父母样的问题。这些儿童也很可能患上抑郁症。

    家长经常遇到过话讲了10遍,孩子却无动于衷的情况。这时,父母通常会吼孩子。因为觉得他听懂了大人的话却故意不照做。这是典型的养育误区,成年人总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忽略了儿童的视角,从而过高估计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行为能力。要知道教育的第一要诀是顺应孩子的需求。虽然有时命令也能让孩子接受正确的行为,但是强迫的压力会让更多孩子选择不合作,实际效果远不如先保持关注再加以正面引导的做法。只要可能,不妨尝试给孩子多种选择,要比直接给他下命令有效得多。

    这方面我真是有切身的体会。叫儿子起床这件事,在我们家里,真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叫得轻了,他说他完全没有被喊醒;叫的声音大了,遍数多了,他又会非常生气,有时候甚至说:“就是因为你们反复叫我,让我反感,所以我故意不起床。”听了这话,我们大家真是无语,觉得平时特别懂事的孩子,怎么总是在这件小事情上让父母亲头痛,而且讲的完全是一套歪理。现在想起来,我们可能正是在无意识中犯了强迫孩子的错误,才让他心里感觉特别的郁闷。

    还有一些类似的日常小事,也常常引发孩子跟父母的矛盾,让孩子觉得家长是在强迫自己。比如家长们抱怨孩子在寒冷的冬季不知道增添衣服,生怕他们为此受寒生病,而孩子们觉得“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我小时候早上起床后胃口不佳,可妈妈总好心的强迫我吃一大碗热面,让我颇感无奈又无法反抗。还有每次为我洗头洗澡时,她都因用力过猛而导致我头上身上被擦破抓伤,我每次抗议都以无效终结,因为妈妈觉得每周才洗一次澡,必须得狠命帮我搓干净身上的泥。

    父母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强制行为呢?请记住发现孩子做的“不对”时别急着纠正,要先顺着他的想法然后再加以正面的引导。

    这样的互动才能构建一个互相尊重和关爱的关系。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减少他们的批评行为以及缓和他们居高临下的姿态,学会给问题行为设定限度的技巧,不再使用打孩子屁股或者其他严苛的惩戒行为的话,即便是具有攻击性且不愿同父母合作的孩子也变得更具爱心,也更愿意合作。

    高水平的老师非常善于强化受欢迎的行为而不是强化扰乱秩序的行为。他们赞扬、关注和奖励合作行为及学习行为,同时他们忽略那些轻微的扰乱行为。

    “技巧核”是心理学家介绍的一组实用的良好行为管理游戏。所谓“技巧核”是指能刺激良好行为习惯的非语言信号,有超过50种之多。比如“表扬便条”,当孩子的行为值得表扬,父母就写一张有鼓励言辞的纸条给他,当然写纸条的人也可以是兄弟或同学。再比如“注意力开关”,发现学生上课走神了,老师并不直接批评他,而是打开或者关闭他面前的一盏灯。“技巧核”依靠影响人的心理来强化正面行为,比絮叨、批评和责骂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总之,父母亲们要记住一点,“滋养型”环境的思想核心是:减少家庭、学校和更广阔社会环境里的强迫关系,并代之以更多的关怀。

    温暖的孩子

    教育金句:

    1.人类所有行为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缺乏一个让儿童自觉自愿拥抱健康生活的后天培养环境。

    2.教育的第一要诀是顺应孩子的需求。虽然有时命令也能让孩子接受正确的行为,但是强迫的压力会让更多孩子选择不合作,实际效果远不如先保持关注再加以正面引导的做法。

    3.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多样性的价值,尊重他们的独特的技能、兴趣、价值观和潜能,那些用标准化考试无法反映出来的特质,对我们的社会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温暖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t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