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万物的签名》是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第一本虚构类作品,与她过去的作品完全不一样。书名“万物的签名”源自一位16世纪的德国神秘主义者所提出的理论,他认为上帝在每种植物的形状和形态上都刻入了其用途信息的印记。
书中的女主角阿尔玛·惠特克(Alma Whittaker)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植物探险家的女儿。含着金汤勺出生的阿尔玛成为父亲的助手。她抓着放大镜跑到外面,发现了整个苔藓的世界,意识到那是从来没有人研究过的植物种类。她开始研究苔藓,并藉此逐渐揭开物种进化的核心奥秘。天赋异禀的她,借由对植物的探索与认识,一步步解开推动生命发展的机制。
作者简介:
【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
小说家、新闻记者。1969年生于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市,在纽约大学求学期间,白天上课,夜晚振笔疾书短篇故事;曾在Spin、GQ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担任新闻记者;两度获得N ational Magazine Award 深度报道奖,她的短篇小说选集Pilgrims入选国际笔会/海明威奖决审名单;2000年,第一本小说Stern Men登上《纽约时报》好书榜。2002年的作品The Last American Man入选美国国家图书奖与美国国家书评奖决审名单。
2006年出版的回忆录《美食,祈祷和恋爱》是她最受瞩目的作品,全球共有三十多种语言版本。2008年,《时代杂志》票选她为全球百大影响人物之一。
在读者引颈期盼之下,她的最新小说《万物的签名》在2013年秋季出版。她为写作本书搜集大量资料,耗费七年时间做足功课,并以紧凑的步调呈现出这部格局浩大的小说,故事背景遍布伦敦、秘鲁、美国费城,甚至是塔希提、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书中充满各式鲜明、极具个人特色,同时呈现时代氛围的角色。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并得到各大媒体年度好书肯定。
她目前与丈夫定居在纽泽西州法国镇的一个河边小城。
【译者】何佩桦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曾任大学讲师,现旅居北美,专事翻译。译有《美好永远的背后》(2012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首奖)、《我的耕食生活:关于耕种、食物与爱情》、《九样人生》、《一辈子做女孩》、《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作)、《意外的杰作》、《西班牙星光之路》等十余部人文艺术及旅游文学作品。
精彩书评:
壹:
“孩子,你要怎么处理自己的痛苦都行,”汉娜克温和地说,
“痛苦属于你自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自己是怎么做的。
我扯住它的小小毛发,丢到地上,
用靴跟踹一踹。我建议你也这么做。”
出身寒微的亨利人穷志远,从伦敦出发,绕过大半个地球,他敢拼敢搏,凭借异域植物、投机和冒险胆识,打造睥睨不可一世的商业王国。他唯一的婚生子女阿尔玛于1800年出生,活像是女版亨利,她天资过人,小小年纪辩才无碍,足以让一流的专家学者张口结舌。亨利对于阿尔玛的影响深远,母亲比阿特丽克斯更是教导有功:“不亲自教孩子思考的父母,是不可原谅的。”
小阿尔玛从不觉得肖似爸爸有什么不好,直到十岁那年,家里多了绝丽出尘不似人间凡品的妹妹,她才明白有些人无论站在哪里,当下立成风景,反观自己的沉鱼落雁之道,大概是让鱼雁同情不忍卒睹。针对才貌的较量比评既无谓又残酷,而这样无聊的攀比,即使旁人噤声,当事者亦无法稍息。
他们四口之家在餐宴上有多么机智闪耀,在餐桌下的情感就有多么地弱智灰朴,噢不,这家人不需要动摇心智的脆弱感性。回想十九世纪之初,小阿尔玛半夜作噩梦醒来的时候,不找爸爸,不找妈妈,只找管家汉娜克,十九世纪过半,阿尔玛进入知天命之年,她依然寻求汉娜克的慰藉,老汉娜克却巴不得一脚踹醒蒙昧的阿尔玛?
自伍尔夫提出“自己的房间”迄今,许多女性仍然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思索空间。衔着金汤匙出生于1800年的阿尔玛,拥有令人艳羡的两个房间,一个房间管头脑,另个房间补身体;头脑空间宜思考研究,身体空间供情欲纾解。唯有两个房间并存,才有完整的阿尔玛。人们看得到她在植物学领域的卓越成果,看不出这个不美、高壮、缺乏女性特质的身体内的困兽,她的欲求与渴望,迟迟找不到出口。
生于费城,长于费城的阿尔玛,曾经在她父亲富可骄人的领土上,骑着小马四处探索,窥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之微巧与壮美,然而,她的智识学术成果,抵销不了大龄剩女的哀愁,情感和婚姻的推迟与挫败,拖累她擅长思考观察的大脑,苔藓奥秘的吸引力耗弱,阿尔玛无力正视痛苦与空乏,除了在索爱的漫长过程中煎熬自伤,年华渐老的阿尔玛如何爬出绝望谷底重生?
“你觉得你是唯一受苦的人吗?读读你的圣经吧,孩子;
这世界可不是天堂,而是苦难人间。你以为上帝为你破例?”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人们又提倡终身学习,然而,礼乐射御书数拼才艺仅是武功招式,要是忘记演练内功心法就弱掉了。那些七少年、八少年已停止自我成长的人,差不多是行尸走肉无误。每个人需索的成长不同,许是从痛苦中浴火重生,抑或永无止息的激荡与沉淀,身高可以萎缩,人们终将耄老,更年期提早报到无妨,脑内革命、自省与升华,切莫停止运作。
这本不单单书写阿尔玛一生的《万物的签名》,我较喜欢原书名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恍若万事万物皆有独特的印记刻痕,又似寰宇万千各自有其专属的位置,一切有脉络可寻,只要我们懈而不舍,终有格物致知、极物穷理,臻至练达且无入而不自得的境界。(握拳)
好吧,我承认自己想太多,然而,阿尔玛从未停止思考,关于爱与生与死的课题,有些领悟,迟些总比没有好。
还记得《美食,祈祷和爱》吗?原著和电影同样畅销,曾刺激不少女性朋友计划来趟自省之旅,时光荏苒,许多人光说不练的“一个人的旅行”持续难产,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却早已完成另一趟阿尔玛之旅。这一回,作者以七年时间写作,引领读者加入跨世纪的出走与蜕变,信笔拈来,超越时空地理的穷尽,呈现人情风物的千奇万状,格局深广与字数之多自不在话下。她更素手一挥,探究植物的纤巧细致,直指人心隐晦不宣的幽微转折,管你几岁,就是要让人重新审视并扪心自问,你,对,就是你!(指) 确定自己真的“转大人”了吗?
没办法在一秒钟之内坚定答 yes 的人也无所谓,天才阿尔玛都有窘迫难堪的许多年,何况凡夫俗女如我等幼稚鬼,幸好阿尔玛的老爸亨利有交代:“这世界上任何王八蛋告诉你的事,一件都不要相信。你自己去弄个水落石出。”无需再多说,大伙儿自行去弄清楚想明白吧~
贰:
如果一个女人高、壮、不漂亮,偏偏又有家财万贯和睿智的头脑,该怎么生活?吉尔伯特在这本《万物的签名》中探讨了这个问题。这是一本向所有女科学家致敬的小说,包罗万象的动植物学知识,史诗般跌宕起伏的家族史,为读者呈现一个关于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美好又残忍的真相。
故事从女主角阿尔玛的祖父讲起,一个贫苦的园丁懂得各种果树的知识,却谨小慎微、固守贫困地活着。他的教育观并没有在儿子身上起作用,适得其反,他培养出一个心怀鬼胎、胆大包天的儿子。这个儿子便是阿尔玛的父亲。他十三岁起便熟识各种植物的奥秘,偷主人家的珍贵植物卖给来自全世界的富商,真相败露之后跟随库克船长远洋航行,见各种风俗,经各种风险。他痛恨奴隶的印记,他用智慧和胆识改写了自己和后辈的命运。他创立白亩庄园,构建起阿尔玛的天堂。
阿尔玛是注定的科学家,她生来就跟植物为伴,她对庄园的一切生灵感兴趣,她愿意探讨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奥秘。纵使她清教徒一般的母亲扼杀种种流于表象的对“美好”事物的探索,也扼杀不住她对“美好”的追求。从苍天大树,到低矮灌木,从药用金鸡纳树,到被人忽视的苔藓,都成为阿尔玛研究观察的对象。她有“女学霸”的自信和优越感,却也有“我不漂亮”的自卑。特别是父母收养了美若天仙的妹妹之后,阿尔玛的命运不可抑制地拐了弯。
二十岁,她成为庄园的新主人。她的妹妹对她冷若冰霜;她的闺蜜嫁给她最喜欢的男人;母亲临死前叮嘱她不能离开庄园;她以为找到了真命天子,不料他只要灵魂之爱……她是五十岁的老处女,没有人可以知道她的悲喜,也没有人可以分担她的重任。装订室锁着她唯一的秘密,她熟知大自然万事万物的密码,却解不开人生这个大谜团。强大的女人,似乎注定要主演悲剧。
但是当悲剧接近落幕时,历史总会客观公允地收尾。阿尔玛付出的一切都得到了补偿。她绝望的爱情在塔希提小岛上找到了回应,她那看似谜一样的妹妹也终于散发出温情。因为有爱,蒙尘的明珠总能闪耀出光华,曾经被忽视的存在都会得到回应。
如作者所说,“许多出色伟大的科学和艺术,都是通过女性的了解和细腻思维,无论是反应在文字中的认知推断,或是表现在体力劳动中的艺术。”如阿尔玛这样的女人,在最美好的年纪没有得到最美好的东西,岁月待她如砂砾,她却忍痛在时光的蚌壳中将自己打磨成珍珠。她的智慧,她的荣耀,她的成就,注定在后世流成传奇,变成诗。
叁: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英国伦敦出版,立刻引起轰动。一个月后,身处荷兰的六十岁的女植物学家阿尔玛读完这本书,泪流满面。哭泣是因为喜悦,她写过一篇和达尔文观点类似的论文,可惜没有发表,达尔文的成就证明了她并不孤独。
与阿尔玛同样处境的还有华莱士,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几乎和达尔文同时发表了有关进化论的学说。在同一个时期,三个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素材和思考,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但终究,历史记住的是达尔文,不是华莱士,更不是阿尔玛。
这是历史的残酷,也是历史的真相,并不是所有的天才都名留青史,不是所有伟大的发明都能够被记录,在这莽莽世间,有许多和阿尔玛一样不被知晓的人物,她们存在过,又消失了,留下一些东西,或者什么也没有留下,然而她们的人生仍然是有价值,是值得书写的。
《万物的签名》写的就是在历史长河中淹没无闻的女植物学家阿尔玛的故事。实际上这是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最新长篇小说,历史上也许并没有艾尔玛这一个人,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你知道了阿尔玛,她存在了。她通过虚构的方式进入了历史,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失落的天才,每个人的价值都值得肯定。
《万物的签名》是一本长达43万字的小说,是讲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漫长一生的故事,这不是现代小说的写法,它更像十九世纪的小说,实际上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十九世纪,那是一个世界从旧到新的世纪。
故事从她的父亲讲起,他的父亲亨利是一位冒险家、商人,在经历过原始积累后定居美国费城,创造了白亩庄园,阿尔玛于一八〇〇年出生在这里。小女孩时期、少女时期、青年时期,书本的前半部主要讲述阿尔玛的成长,她对植物的迷恋,她对被母亲收养的妹妹的隔阂,她对性的迷惑和渴望。
倏忽二十年过去,作者省略了这最好的年华,现在阿尔玛是个四十岁的老处女,她的母亲死了,她的父亲需要她照顾,她长得不美,她仍然生活在白亩庄园。相比前半生,阿尔玛的后半生更动荡,他爱上了一位善画兰花的男人,但男人并不与她同房,他被安排去远方岛屿,病死在那里;她的父亲死了,她得知妹妹多年前的付出,将财产散尽,远去那个岛;她在岛上找到答案,他的丈夫和一个男人发生了关系,并因此死去;她漂洋过海去到荷兰,找到从未谋面的舅舅,开始做植物馆馆长,继续研究苔藓,并写出了那个和达尔文观点相似的论文——“竞争转变论”,只不过迟迟没有发表;她和华莱士会面,准备好迎接死亡,这个时候她已经80多岁了。
在阅读这个漫长小说的过程中,我重新体会了一回沉浸于故事的快感,是的,碎片化信息的干扰,现代派小说对形式的追求,都让传统以故事为中心的长篇小说趋于边缘,但实际上,它仍然有着那些效果:抚慰人心,感化读者,体味人生。
在小说的最后,阿尔玛对向“上帝”寻找答案的华莱士说,“我从不觉得有必要创造一个世界,来超越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在我眼中一直够大、够美……现在我可以说,在我走到人生终点之际,我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我来的时候多一些。同时,我的一点点知识,丰富了其他累积起来的历史知识,这可不是简单的事。能说出这种话的人,都过着幸运的生活”。
作者借阿尔玛之口要说的是,也许你我究只是凡人,也请好好去过这一生,你要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你自己手中,世界在塑造你,你也在塑造世界。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 免费获取
公众号搜索:pengdiar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