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上有个段子,不要骂年轻人,因为他们随时会辞职走掉,要骂就骂那些有车有房有娃的中年人吧。
作为一个刚好符合段子中的“三有”中年妇女,我听起来真是觉得既心酸又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中年人都过着类似的生活:每月的收入是固定的,开支却是固定加随机发生的。老板再混蛋,也只能在心底骂娘,嘴上不敢说,桌子不能拍。
不过,还好是中年啊,应该不用扶,还能站起来再战一把!
我们为什么只能做当下的工作?
Okay,问题摆在这里了,要想解决,就得找出原因。外部的社会的政策的等等原因,属于不可抗力,暂不考虑。从自身来说,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之所以怕失去工作,是因为我们承受不起失去工作的损失。
这说明,我们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价值产出的渠道。和那些自由职业的“斜杠青年”相比,我们太缺乏因持续创造带来的个人价值了。没有创造性,缺乏个人价值,我们只能在集体里寻找安全感。
正如埃里克·霍弗在《狂热分子》里写到,
“忠实信徒”表面的欢欣并不是来自力量和智慧的储蓄,而是出于一种解脱感:他从自主生活的无意义的重担中解脱出来了。他们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富有坚强、激情和狂热,必须攀附集体才能使生活有意义,否则就会想落叶一样凋谢和褪色。
那么,解决问题的终极途径就是我们要提升自身创造性的部分。创造性的部分需要不断输入和输出,但是对于中年人来说,时间是除了钱之外,最缺乏的东西了。怎么办?时间管理来帮你!
说实话,时间管理这件事一开始做起来不容易,因为跟你斗争的不是别人,而是身体长期养成的惰性和基因本能,它们强大到让我们几千年来的基因进化速度如此之慢。很长时间内,我虽然深谙时间管理之好,却难以坚持。反而在有了cookie之后,更有动力坚持做这件事。
时间管理,从自身推及孩子
为啥?因为从自身经历感悟到,如果孩子从小懂得时间管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他长大后,身体自动运行从小伴他的习惯,他会有更多精力处理更重要的选择,而无需向他的妈妈一样,再去花精力驯服阻碍他向上的不良习惯。很多别人觉得困难的事情,对他而言,都是自然而然的。对孩子而言,这难道不是父母给予他爱、信任之外,最好的礼物吗?
一起想象这个场景,你的孩子早起阅读、锻炼,思考、写作,学习,业余不是靠搞笑无聊的娱乐节目,刷恶俗的小视频打发时间,而是享受有深度,能引发思考的节目和书籍。令人欣慰,是吧?
大部分人的精力峰值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精力耗费的途径却天壤之别。生活是一道道的选择题,每天都有很多随机事件发生,人生有很多重要决策要做。不能浪费时间在一些生活琐事上,把这些琐事变成仪式感,进而形成习惯,变成自己无需思考就会做出的本能,无意会节省很多精力。
这就是物理学家费曼一生只一种口味的冰激凌的原因,每个决策都要耗费精力,他不想浪费时间在做饮食口味的选择上。
英国诗人德莱顿说,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我说,家长帮孩子培养生活习惯,随后习惯帮家长养大孩子。
so,如果我这个平凡的中年妇女,都要做起时间管理,你那么优秀,还等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