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了关于教育的12句大实话,我觉得说的挺在理,还是记录一下,随时都能看看。
1.孩子的人生“遥控器”不在老师手里
家长对老师总是寄予厚望,甚至还带点严格,如果孩子考不好,那一定是老师教得不好。
其实,每个孩子的天资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方面更是参差不齐。
此外,班级并非一对一教学,老师在面对那么多孩子的时候,哪怕足够用心,也难以都照顾到。
孩子的人生发展,是多方因素催化的结果,并非老师一人能左右的。
老师“教书育人”,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主宰,更没超能力控制孩子的发展。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家长的言行举止。
2.重要的是坚持而不是“抢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时区”,有的孩子很早就表现优异,有的孩子稍大点才出类拔萃。
很多家长特别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从小就对孩子给予厚望,让孩子压力过大。
但大家是否忘记了“伤仲永”的故事?
切忌过早拔高孩子,以免孩子越走越差。人生并非朝夕,孩子最该学会的是坚持,而不是抢跑。
如果身体不壮实,再怎么抢跑也比不过长期的积淀。
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各种特长,让孩子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坚持下去。
这样的坚持,远比盲目的求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3.读书就是人生赛场的“助跑器”
读书,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捷径,是人生赛场的加速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每个行业能做到拔尖的人只有几个,其背后的付出难以想象。
大多数人,在进入社会时,都是需要入场券的,而读书,就是让孩子拥有入场券的第一步。
很多行业,别说竞争,如果连门槛都达不到,何谈发展?
读书,是最踏实,最能站得住脚的“通关秘诀”。
4.社会和家庭因素不能为教育背锅
教育并非万能,很多在社会和家庭影响下发生的“教育事件”,并不能一味指责教育。
家长们不能因为有恶劣影响的事件发生在校园或者老师学生身上,就一刀切。
很多事情,影响因素很多,家长要理智对待,切忌盲目随流怪教育。
无论是从客观,还是主观方面来看,教育都不该承担超出其负荷的责任。
5.身体力行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说明书”
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都是看着父母这张“说明书”在生活的。
换句话说,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表现。
如果孩子哪方面表现不好,家长一定也要反思自己的问题,是否自己无意间也是如此。
好的父母,一定是明白这个道理的父母,身体力行,端正自己的言行。
遇到这样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今天就分享前五点吧,后面的明天继续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