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选择恐惧症。
和朋友出门玩的时候,最怕被问:「我们是去逛街还是去看电影?」
和爸妈在一起的时候,最怕被问:「今天吃回锅肉还是吃土豆烧排骨?」
更怕的是伴随着长大,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重大:
「你是要读研还是工作?」
「你是要待在北上广还是要回家?」
……
于是恐惧被无限放大。
细细回想一下,我的选择恐惧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发严重的。毕竟我做过的每一个重大的选择,到后来都被证明是错的。
高三的时候,由于我所在的中学是外国语学校,所以具有外语类保送资格。我的成绩不差,不出意外可以被保送去北外。但我不想花四年的时间去学外语,如果仅仅将外语作为一门技能来学习。于是我放弃了保送,选择了高考。
保送的同学在高三的春节之后就不用再来学校,而我们还要像所有的高三学生一样紧张地备考,无疑是背上了双重的压力。有一天午休我没有睡着,下午头痛得想要撞墙,而在那以后我再也没睡着过午觉。后来去医院检查,我被确诊为神经衰弱。那之后的备考更加痛苦,每天下午都在头痛中度过,只能靠站立来保持清醒,一站就是一下午,甚至头痛到在上课的时候冲去厕所痛哭。神经衰弱的症状直到现在也还存在,偶尔睡不着觉的时候,也会质问自己为什么当初不选择更轻松一些的路。
高考算是正常发挥,我的排名在全省前三百,按理说应该能去很多好学校的好专业。填志愿的时候,我为了赌一口气,所有与外语有关的志愿全没有填,填不满的志愿位就用文史哲凑数。
最后录到了中文系。虽然学校很好,但无论怎么样都是中文系。查到录取结果的时候全家陷入一种阴沉的氛围,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读中文系都是不会有好出路的。我也这么认为。
所以你看,我做过的每一个选择都是错的。
但我现在竟然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
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选择了保送,我现在或许已经成为一名口译员;如果当初听爸妈的话好好填志愿,或许不会被中文系的课程折磨到崩溃。
但如果我选择了保送,如果我去了爸妈期望的专业,那我就不会认识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喝酒、一起头脑风暴、一起畅谈人生。也不会静下心阅读经典,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贫瘠。更不会有机会听老师讲文学、讲历史、讲哲学,从而打破二十年来循规蹈矩的生活状态,逐渐构建起自己的世界观和独有的思维方式。
所以每次想起这些「如果」,我都不觉得后悔,甚至庆幸自己来到了中文系,成为了一个能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同时不失理想化的人。
现在我仍然有选择恐惧症。所以在做不了选择的时候,我都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所谓的「对错」,不过是世人认为的对错,于个体而言或许并不适用。
回想我并不算长的人生经历,或许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即使做了那么多「错误」的选择,我也从未后悔。
本文系半撇私塾新媒体创意写作项目里程碑作品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