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算不得严肃文字,是我对家乡一些习俗的感性思考。
丧葬
从红白喜事说起吧。红喜事是指结婚,白喜事则是指寿者去世。新婚是喜事容易理解,怎么丧葬也成了喜事?对于白喜事,我是这么理解的:同事朋友若是因故离开旧地,留守者常会组织一个“欢送仪式”。对于长者的离世,生者大抵也有类似的情结。
逝者已逝,不会对身后事做任何评价。然而对于世间人,面对熟悉的人离开,不可避免地会有情感表达亦或者说情感发泄的需求。我们的民族,很早便发明了制度化的丧葬礼仪。在古代,这套制度有着深刻的政治意义,但我相信,丧葬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源起应是出于满足情感的表达与宣泄。传统的丧葬制度,其核心是带有“自虐”情结的孝文化。这种“自虐”色彩的孝文化,在《封神演义》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得到极端的表现。
早在孔夫子时期,便有“父母三年之丧”的惯例。在明朝时期,张居正因为“夺情”而未丁忧守制,惹得天下人一片骂声。在古代,除了父母丧三年不得当官之外,守制期间的吃穿用度也必须非常清苦,更不能喝酒参加任何娱乐活动。晚晴的曾国藩当初好不容易在北京站稳脚跟,却不得不抛弃一切回双峰老家为母守丧。这一举动为曾圣人留下一个孝子的好名声。对于穷苦百姓人家,卖女葬父、卖己葬父也屡见不鲜。除了这些外,古代社会还时常出现“厚葬”的风气。我们可以看到,自虐式孝文化不仅是在精神上、肉体上还包括事业上、经济上。
具体到我家乡的丧葬制度,自虐式孝文化中对事业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而随着社会的日渐富裕,大家经济上的承受能力也得到提高。但精神上与肉体上的自虐情结仍有残余。某种程度上,自虐也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极好方式,像酗酒、暴食这类轻微自虐行为就很常见。传统的丧葬习俗会做道场,法师主持道场,孝男孝女们则像提线木偶般供法师操纵。我并不喜欢如此,也不知逝者躺在棺木里是否接受法师的超度,但我尊重这套规则,也愿意按照规矩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缅怀,宣泄内心的思念之情。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更何况时代不停的变化,既然几千年的传统“守制三年”都可以改革,如今的丧葬制度为何不能与时俱进呢?毕竟,我们民族传统活的灵活是以人为本,以生者为中心。
我不喜欢家乡传统的丧葬制度一个原因是,勉强大家遵守陈规反倒失了对逝者最基本的尊重。家乡传统丧葬制度大多持续3~5天,白天由道场法师主持,晚上由“夜歌者”掌控,孝男孝女们昼夜不得眠。但无论是道场法师还是“夜歌者”,表演一番总归要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下一轮表演。而这休息时间拿去睡觉太短,呆坐不动又嫌太长,于是演变成了“打牌娱乐”时间。如今的家庭规模普遍较小,许多“孝男孝女”只是逝者的侄子、侄女,他们能来守灵已是很大的情分了。大家对此心知肚明,有时免不了一起打牌以消磨长夜。打牌也不是全无意义的活动,大家围在一桌自然能带给孝子孝女们一些安慰,大家在一起打牌总比相拥而泣要来得温暖。在庄严的灵堂打牌总显得不够尊重,但漫漫长夜又如何捱过?
我并不希望废除家乡传统的丧葬制度。一方面传统丧葬制度使生者充分地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与情感的宣泄;另一方面传统丧葬制度讲究死者为大,在外的游子亲属有义务抛下手中工作回家奔丧。在亲属之间空间距离日渐增大,相互之间交流逐渐减少的时代背景下,回来送长辈最后一程的出发点,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聚交流的契机。这种传统的血脉亲情带给中国人的温暖,是现代化城市所不能提供的。
祭祀
中国人有祭祀的传统,其中一个重要的祭祀对象是自己祖宗。事实上,我们的民族从来都是以生者为中心的(或者说,是以祭祀者为中心)。这点非常重要,因为祭祀对象为中心的文明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玛雅文明的衰落极有可能便是如此。所有的形式礼仪都蕴含着对后人的训示效果。
小时候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在坟头放炮、烧纸、磕头,只是按照大人的意思照做。后来上学读书,大人再让我做这一系列仪式,我觉得这些事封建迷信,很愚昧。自然,对于这些仪式我很敷衍。但对几只狗的观察,改变了我对这些“迷信”仪式的看法。
楼下邻居家的母狗产了好几头狗崽,虽然狗崽都是最普通的串串狗(俗称土狗),狗妈妈对狗宝宝很是照顾。母狗主人待它们还不错,但是喂得都是剩菜剩饭,高级狗粮之类的是不存在的。狗崽们很可爱,虽然它们大部分时间都会趴在地上睡觉,但是每次它们醒来活动的时候,都显得非常精神和兴奋。它们会与自己的影子捉迷藏,会追着自己的尾巴绕圈,它们时不时发出愉悦的叫声。你能从它们身上感觉到一股生命力。
还有一头母狗也产下几头崽子,是一个环卫工人饲养的。母狗日常蹲守在垃圾收集中心的门口,虽然没见它在垃圾堆里找过食物,但它的居住环境无疑比楼下邻居的母狗要差些了。它的主人住在紧挨着垃圾收集中心的小房子里,它的窝则在小房子的外边——堆满狗主人拾来的废品。
说来好笑,我竟然带着阶级色彩眼镜去揣摩这两只母狗。那些住豪宅吃高级狗粮的家伙们,大抵是狗中的“上流阶级”,它们有着纯正的血统,高贵的头颅和精细的毛发。而这两头母狗大抵是狗中“贫下中农”,它们血统混乱,嘴脸尖细,毛发粗粝肮脏,它们的狗窝甚至是露天的。但它们并没有整日垂头丧气,相反它们亲昵自己并不出众的主人,它们细心照料自己的崽崽,它们时而端坐,时而趴地,时而摇尾,时而竖耳。它们没有焦虑,只有自得。
而狗崽们,对它们“贫贱”的母亲非常之喜爱。它们会绕着母狗转圈玩耍,睡觉的时候紧紧贴在母亲身边,时不时睡醒对准母亲的乳头来一口“自来奶”。对狗崽们来说,想要“住豪宅”,吃高级狗粮,迈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取决于有一个富有的主人将它们买走。而对于母狗来说,这辈子已然无力改变阶级成为“上流人士”。狗崽日后“出人头地”,也与母狗无关。但母狗却无怨无悔,毫不吝惜自己的一切。在它们身上,我看到了母亲的伟大,看到了生命的延续,看到了生的意义。
我们人很幸运,不仅有母亲的付出,还有父亲的照料。但人总有一种奇怪的思想,想要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我曾翻阅族谱,希望能找到一个牛逼祖宗来证明我的不同。很遗憾,一直翻到七百年前的元朝,翻到族谱的尽头,才知道我只是一个县令的后代。这曾让我无比失望。更令我失望的是,电视上那么多“二代”,我却只是个农二代。像我这类祖上都没阔的人,活着的意义何在呢?小说里的主角,哪个不是背负国仇家恨,经历一番磨难最终成功复兴家国?可我的老祖宗,连个“历史使命”都没传下来。
当我看到悉心的母狗和欢乐的狗崽时,我明白了。祖上没阔过虽然很遗憾,但是祖宗们尽己至所能,将生命的种子播下已是殊为不易。中国的历史很长很长,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太多的黑暗与动乱。远的不说,近代中国抗战就死了几千万国人,而在三国时期全国人口更是将至历史最低点,仅几百万人。翻阅历史,不难发现很多地方存在“绝户”的惨迹。我很难想象我的先人到了经历了些什么才顽强地活了下来,但是我知道他们真的很伟大。今日,我能追根溯源沿着族谱的脉络探索宗族的源流,思考人生意义几何,不全赖我那平凡的祖上?滴水之恩都当涌泉相报,给老祖宗磕头烧香岂不天经地义?何来封建迷信之谈!
对于生我养我的父母,则更是如此。中国的父母大多只讲付出,少有向子女索取的。抛开中国特色父母,但说生命本身,若世间我不曾存在,又何来我向天发问“人生意义几何”?一个人无论其身份地位多高,事业成就多大,总归是一个大活人承载这一切。失去了生命,一切都不复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取得的任何成就都应该首先感谢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即便是那些生而不养的父母,作为子女也应对生命赐予者有起码的尊重。
活着就是希望,生命就是命运之轮上最大的变量。祖上虽没有明确传达“历史使命”给我,但我在祭祀中领会到繁衍生息的历史使命与光宗耀祖的历史责任。
年
总的来说,传统的大鱼大肉年夜饭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年”这重大节日的期待了。相反,每过一次年就意味着未来半个月每天吃剩饭剩菜。以前过年,大家庭好十几口人一起吃年夜饭,饭菜丰盛多样。如今大多是小家庭几口人吃年夜饭,准备同样丰盛多样的饭菜,不可避免地留下很多剩菜。如今过年,大费周章地准备食材,精疲力尽却还需要不停地消灭剩饭剩菜,虽然年味仍在,但已不如物质缺乏时那般有味道了。今年市区烟花炮竹也禁燃了,年味更淡了。
今年比较有意思,我亲自参与年猪的宰杀。以前听人说猪很笨很蠢很呆,但是我这次看到的年猪,就差一双翅膀就能上天了。这年猪很灵活,杀猪的几次用钩子去勾它嘴巴,都被年猪灵活得躲避开去。其中年猪被勾住了一次,竟然被挣脱!好不容易勾住猪嘴巴,众人扯猪耳朵,抬猪尾巴,拱猪屁股,这才将年猪脱出栏。到了外边平地,三四个大汉把年猪推到到地上,使劲摁住年猪,然后屠夫往猪脖子迅速一刀,猪血直流。放血时年猪会使劲挣扎,而我们几个汉子此时必须加大力度以控制年猪不至于挣脱。
我的朋友纷纷留言,说杀年猪场面过于残忍。按照十二生肖排序,我属猪。看到年猪我总觉得它们很亲切,猪头猪脑的非常可爱。猪在传统文化中,是丰足的象征。在家乡,每一头猪的用途都是需要精打细算的,什么时候买猪仔,什么时候杀,做什么用途,都有着非常周密的计划。对于人来说,谁也无法逃避死亡。对于猪来说,即便人不杀它也必然会死。也正因为死是自然规律,人才能够利用这一规律,才能假人之手把猪给宰了吃。对于我而言,我并不觉得杀猪、宰鸭、剖鱼残忍,因为这不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年猪,我并不觉得抱歉,但我愿意来世做猪,供华夏子民享用。
最后,附上几张小猪的图片吧。这头猪是我舅外公准备在18年他60大寿时宰来待客的小猪,它大约还有3个月的寿命。
猪仔.jpg
猪仔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