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5岁的老人,步行了700英里,去拯救一个癌症晚期的朋友!
700英里,大约等于1000多公里,相当于从南京走到了北京的距离!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做了如此夸张的决定?
又到底是什么信念能让一个65岁老人坚持走完1000公里?
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一个人朝圣》!
01
奎妮·轩尼斯的信
收到多年老友奎妮·轩尼斯的信,哈罗德得知她患上了癌症,而且还是晚期……
这个消息唤醒了哈罗德年轻时关于奎妮的记忆。
在去给奎妮邮寄回信的路上,哈罗德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要走路去看奎妮!即便距离奎妮有500多英里的路程……
哈罗德希望让奎妮能够等着他,或许可以给奎妮多一份期待,让她可以坚持活下去……
哈罗德毫无准备地上路了,甚至只穿了双帆布鞋,甚至没有跟妻子艾琳商量……
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哈罗德放下一切,并且义无反顾地决定徒步500多英里去拯救奎妮??
过去20多年,哈罗德一直是一个平凡的酒厂销售员,每日重复简单的工作。
他内心怯弱,害怕打扰别人,担心被人关注,更恐惧跟任何人沟通和打交道……
他跟妻子艾琳已经“相敬如宾”多年,各自有各自的卧室,即便他依然很照顾妻子的诉求和情绪。
02
哈罗德的改变
但,开启这次徒步远行后,一切都开始改变了……
脚上一个接一个的水泡,告诉他这趟徒步远行并不容易。
但当哈罗德适应以后,他发现自己更精神,更健康了……
走过草地,走过灌木丛,穿越繁茂的树林,也途径繁华的城市。
哈罗德发现原来还有这么美丽的风景,这么多好玩的地方……
路上遇见了形形色色的过路人。
为了每日的吃饭、住宿等生活保障,哈罗德不得不经常跟人沟通,频繁被人搭讪。
出于礼貌,哈罗德被迫一一应对。
慢慢地,哈罗德不再恐惧被人关注,不再害怕跟人沟通。
他把跋山涉水去拯救癌症朋友的故事打动了很多路人,几乎所有人都支持他。
甚至后来有了很多的追随者,他变得自信,甚至变得侃侃而谈。
他开始用心感受这些路人的痛楚和欢乐,他开始欣赏这些陌生人……
但500多英里的路程,大部分时间哈罗德主要的事情还是走路。
走路时,除了左脚迈过右脚和右脚迈过左脚,哈罗德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回忆过去。
回忆抛弃他的父母,回忆跟妻子和儿子的点点滴滴,更回忆跟奎妮的相处时光。
有幸福和感动,也有痛楚和无助……
这些回忆让哈罗德更加确信,他爱她们,真的好爱她们,即便他们之前内心有一条鸿沟……
哈罗德的离开,让妻子艾琳也慢慢明白,不该责怪哈罗德。
她一直在不由自主地担心哈罗德,她害怕失去哈罗德,她很想念哈罗德。
最后明白了自己过去这些年,对哈罗德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她明白了她真的还爱着哈罗德。
03
抵达终点
每到一个地方,哈罗德都会给奎妮写明信片,告诉她自己的位置,让她一定要等他到来。
但有一次,旅途中的哈罗德遇到了一个医生。医生告诉哈罗德,奎妮或许等不到他的到来,因为没有人能对抗癌症。
这让哈罗德慌了神,他开始觉得自己徒步拯救奎妮或许是个荒唐的笑话,或许奎妮已经走了……
想到这里,哈罗德联系到了奎妮的疗养院,得到的结果让人欣慰,奎妮真的在坚持。
哈罗德的做法神奇地支撑着奎妮,她还活着,还在等着哈罗德。
哈罗德重拾信心,再次坚定地启程了……
距离越来越近,但哈罗德却觉得他越来越没办法达到终点。
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消耗,让快到终点的哈罗德变得麻木了。
更糟糕的是,他开始感觉到绝望,他不再相信自己能走到奎妮跟前……
脑子不再清醒,他走了很多弯路……
好在上天眷顾,他真的走到了奎妮所在的城市。
但在准备摁下疗养院的门铃时,哈罗德止住了,或许是害怕,或许是脑子不清醒。
他偶然在一间餐厅看到了一个婴儿,他想到了他的儿子戴维。
脑子不清醒的他对儿子的爱却没有缺少半分,他像一个疯子一样哭喊着要自己的儿子。
所有人都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所有人也都不知道他的儿子在哪里……
但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哈罗德的妻子。
这个答案也是哈罗德为什么徒步700英里来找奎妮的真正原因……
04
儿子戴维的自杀
年少时经历被母亲抛弃,16岁时更是被父亲赶出家门,哈罗德没有体会过真的父爱和母爱……
或许是因为童年的不幸,他不知道如何当一个称职的父亲……
儿子戴维即便考上了哈佛大学,但是依然不愿意接纳哈罗德,甚至常常出言调侃和质问,甚至做出不屑的表达。
哈维年纪轻轻就患上了抑郁症,酗酒、吸毒,哈维讨厌自己的父亲哈罗德。
最终,在一次酒醉后,哈维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哈维离开的痛,撕裂了艾莉,撕裂了哈罗德,也撕裂了他们之前的感情。
酒醉后的哈罗德想到儿子因为喝酒而死,临时起意就砸了老板的酒厂……
奎妮作为哈罗德的同事和朋友,明知道锱铢必较的老板必定会报复哈罗德。
看着哈罗德在饱受丧子之痛的折磨,又想到哈罗德是公司里唯一支持和照顾自己的人,奎妮打算替哈罗德承担这一切。
奎妮主动告诉老板是她砸了酒厂。临走前,她告诉艾琳:请让哈罗德放心,她替哈罗德承担了一切!
哈罗德酒醒后发现奎妮已经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
在痛苦中的艾琳并没有向哈罗德传达奎妮留给他的话。
而被丧子之痛折磨的哈罗德,即便从同事口中大概能猜到奎妮为他承担了一切,但是他没有跳出来澄清一切,也没有寻找奎妮,他没有做任何事情……
就这样20年过去了……
但这件事哈罗德并没有忘记,他更没有忘记奎妮。
哈罗德用徒步700多英里的勇气和信念告诉奎妮:
他在忏悔!他在感激!他希望奎妮活着!
05
奎妮的坚守
当我们习惯了某个环境、某个工作、某些人,习惯了某些思维模式或规则,我会过地更从容、更随性。
但我们的思维和认知也会被限制在一个无形的牢笼中。
如果在这无形的牢笼中遇到生活的难题和死结,我们会发现我们很难找到解决难题和死结的方法,除非走出这个牢笼……
奎妮真的等到了哈罗德……
哈德罗终于鼓起勇气走进了疗养院,所有人都知道奎妮在等他!
颤抖的哈罗德推开房门,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奎妮……
即便她身体已经枯萎到跟小孩子大小,头发稀疏,身体多处器官被切除,一个肿瘤也占据了她的半边脸。
可当哈罗德走到她身边,激动地给奎妮逐个介绍他带给她的礼物时,只剩一只眼睛的奎妮流下了一滴眼泪。
同样怀揣欣喜、愧疚、欣慰的哈罗德知道,这是奎妮开心的泪水……
为了等待哈罗德的到来,在生命的最后,奎妮付出的坚持和努力或许并不比徒步700多公英里少。
但那一滴眼泪告诉哈罗德,她觉得值得,她很开心。
见到哈罗德的之后,奎妮带着哈罗德的带给她的欣喜,安静地走了……
所有人都能猜到这个结局,也有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值得么?
值得!对哈罗德、艾琳以及奎妮都值得!
因为她们都得到了心灵的救赎和慰藉……
一场徒步远行,解开他们三个人20多年的死结。
06
这是一本好书
《一个人的朝圣》!
读完该书的最后一页,我迟迟没有从书中的故事和情节中走出来!
在我心目中,它绝对是我看过的数一数二的书籍。
这是一本不亚于《追风筝的人》的书。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太过于普通。
这是一个文友给我推荐的书,在购物车躺了半年,买回来在书架又躺了半年,最近偶然才读到。
但这本书畅销几百万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全球传播,好评如潮。
这是一个退休老人为探望病危友人而独自踏上漫长旅程的故事……
小说两条线共同推进,主线是主人翁的旅途过程,隐线是主人公前半生的回忆。
虽然回忆和现实叙述频繁切换,但读起来并不感觉违和。
反而感觉回忆跟现实可以根据主人翁的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串联了过去和现在。
文章节奏和架构的把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笔功底。
除此之外,我很喜欢文章中的情感描述部分。
作者形容情感很少用形容词,用类比和东西以及简单风景描述,竟然可以把人物的情感刻画地入木三分。
此外,这本书中对生活、家庭、爱情、亲情、友情的描述和感悟异常深刻。
作者也说过,这些情节和感受都源于她自己的生活,她只是做了缝合和整理。
如果屏幕前的你有家庭、亲情、爱情、友情的问题和困惑,
我强烈建议你也去读一读这本书,你一定会感同身受,你也一定会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保持成长,感受美好!
点赞、在看、关注!希望与你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