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刚开始,我们家的家庭书法班就又开张了。
唯一的老师仍然是老爸,学生是自家的几个孩子,有时也会加入亲戚家的。因为女儿还没放假,我们只能看看照片,远远憧憬兴奋一下下——我想,除了共同练字,更多的期待是来自大家在一起的开心吧。
做老师,爸是认真的,虽然条件很简陋:客厅临时支起大饭桌,大家围坐一圈就是教室了。但过程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先讲理论,一般是书法口诀,接着一笔一划在小黑板上示范,然后大家分头练习,最后点评。不管课下如何撒欢,上课期间绝对要严肃认真,不得嬉戏。

说起来,爸的书法班可是有些年头了,虽然从来没收过费。我们小时候,他还在乡文化站工作,不忙了就召集乡院的孩子们来学字。大家每天上学一样的来到我家,搬个小凳子坐好,爸在门后挂个小黑板,拿个小竹竿做教鞭,就开始上课了,从点开始,横竖撇捺折弯勾,一个笔画一个笔画的练,然后是“永字八法”,都写好了才可以临帖。爸是一个严肃的老师,谁上课不好好听,小教鞭可不是做样子的。练字时,不光姿势要对,握笔也是讲究力道的,他会悄悄走到你身后,突然拔笔,如果被轻易拔走,不仅会弄得满手墨汁,还会挨批。
文化站负责宣传,有油印机,他就自己刻板油印,每人每天一张,连每个笔划的笔顺和笔锋的走向都标得清清楚楚。等写的差不多了,再找来报纸,用毛笔蘸水临帖。
说起来,这些都是我学前的事了,惭愧的是,自打上了学,就再没练过,但那时的基础也是真真切切的打下了。如今是标准的“眼高手低”了,自己已然写不成,但是会看,起笔收尾、间架结构,有时也还能点评一二,前几日从家里拿来毡子笔墨,练了不过两天,就又荒废了。或许总有一天,还是会重新拾起的吧。
爸平生最大的遗憾,是孩子们都未坚持写字,无人把他毕生的事业延续下去。聊可做安慰的,是出版了自己的经验之作《砚边拾零》。

现在的他,每年寒暑假,都会把孩子们集合来,教教硬笔书法,让大家写得一手好字,内心里,或许也是寄希望于后辈们,看能否找到一位衣钵传人吧。
(ps:顺便给老爸的书做个广告:砚边拾零——书法爱好者的必备基础书,书法入门宝典,欢迎订阅[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