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尽可能变成场景;
道理尽可能变成故事;
事实尽可能变成对比;
排列尽可能变成递进;
号召尽可能变成指令。”
概念尽可能变成场景:
比如你要说,我原来是个程序员,但是我后来发现养猪很赚钱,所以我现在在农村养猪。你看,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生转变,但是在演讲中说,这句话里只有几个概念,听众不会有什么感觉。
但是如果你换一个说法,加入几个场景:“几年前,我的孩子向他的同学介绍起他爸爸的时候,都会骄傲地说,我爸爸是个程序员。但是现在呢?我孩子只能不好意思地说,我爸是个养猪的。
道理尽可能变成故事:
一个好故事的作用就是把信息和逻辑还原到了一个场景里。
事实尽可能变成对比:
比如,我要是说,我罗胖减肥了30斤,这就是个事实而已。但是我要是说,我罗胖减肥了30斤,什么概念?你去买30斤猪肉看看,那是能放满一澡盆的。是不是效果生动得多。你看,讲事实,带上对比,本质上也是把一个信息还原到场景里去。
排列尽可能变成递:
尽量不要在听众面前,说一二三四这种并列的逻辑,而是要带着听众步步登高。不是说,我今天给你介绍三个胖子,罗胖、张胖和李胖。这种介绍大家听不进去。而是先给你介绍罗胖,哎,这才哪儿到哪儿,给你介绍更胖的,张胖。张胖算胖吗?不是,下面出场的,才是胖得惊世骇俗的李胖。你看,横向排列的逻辑,是不是变成了步步登高的场景?
号召尽可能变成指令:
比如,尽可能不要说,我们要减肥啊。而要说,来,我们来做一件事,买一个升降办公桌,每天站着办公不少于两个小时。你看,这也是给信息和逻辑创造一个可以感知的场景。
如果你写了一篇演讲稿,要做公开分享,那你对照这五条,改改稿子,没准会有提高。 你看,两本不好看,甚至都看不懂的书,也值得我们翻翻它。从反面得出来的收获,没准是更大、更有用的收获。 书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它就是一个人,可能是古人,可能是远方的人说的一些话。这些话本身,也许对我们没有什么用,
但是,因为他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用那些不一样的人,撞击一下现在的自己,经常就会产生一点什么意外的、奇妙的东西。
网友评论